第94页

应窈习惯了这种探究的目光,并不在意,照着胥吏给她的纸条找位置。

索性她运气好,分到的隔间是最边上的,气味并不重。

胥吏已经敲锣打鼓提醒大家赶紧找到位置准备,应窈赶紧坐下来准备笔墨,等发放考卷。

试题发到应窈手上,足足有五折。她粗粗浏览,第一题是诗赋题,题名为瀛洲玉雨。

应窈抬抬眼睛,瀛洲玉雨即为梨花,柳参大人也同她提过考官中有几位确实很喜欢梨花,常常作诗赞美。

下一题是经义时务策,以“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为题,再询问考生如何看待教化与民生。

应窈心中有了成算,翻到后面查看制艺,题名为“仓廪实”。

简简单单三个字,可写的内容很多,也不会轻易跑题。

考题中规中矩,皆是耳熟能详的经文内容,并没有晦涩刁难之处,按部就班作答便是,院子里的考生拿到卷子都长舒一口气。

要知晓前些年的主考官就喜欢出晦涩难懂的题目,从经文犄角旮旯的地方挑出几句毫无关联的话让他们破题。

应窈提笔,略一思忖,开始在稿纸上拟下初稿。

她的安排是用一上午加一下午构思草稿,用完夕食把誊录好的卷子交上去。

既然主考官喜欢梨花,又爱南华经,必是自诩清高出尘之辈。应窈笔锋一转,娟秀字迹印在纸面上:“孤洁本无匹,谁令先众芳。花能红处白,月共冷时香。”1她下笔如有神助,构思又快,很快写完初稿。转头仔细看一遍,觉得没什么问题就继续往下面写。

高夫子说,考官阅卷不仅要看答题内容是否精炼独到,更是不能太标新立异,剑走偏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