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她的话在理,李柔娘游移不定。
“我已经买了笔纸,今晚便能教窈娘识字。”应宝珍见她态度松动,立刻补充道。
“也罢。”胡氏舒出一口气,想到珍娘的确在书塾念过几年,也就同意了她的想法。
胡氏答应了,李柔娘也没意见,于是送应窈去书塾便被应宝珍拍板决定。
她做事风风火火,很快摊开刚买来的千字文教应窈认字。
镇上人一日两食,午时并没有人来饭馆。应宝珍借着天光逐字逐句解释意思,蘸了茶水在桌上写下笔画。
应窈局促地握住笔,听着应宝珍温柔的声线,闻到她身上干净的皂角气息,神情有些恍惚。
应宝珍察觉到手下的崽在走神,不轻不重提高音量:“这个‘川流不息,渊澄相映。’作何解?”
应窈一个激灵,迅速反应过来:“延及子孙,像江河川流不息,勉励世人,像碧潭清澄照人。”
应宝珍点点头,心道窈娘果真是有主角光环,一点就通。
她翻过书页,继续念诵千字文。
应窈回神,不敢再东想西想,专心听应宝珍念书。
等应宝珍考教完应窈最近学的三字经和千字文,确认她能流利背诵后提着束脩往书塾去。
按镇上习俗她去买了肉干、糕粽,又去化了银甸共三两。
镇上书塾的夫子是个久试不第的老书生,对学生很严苛,束脩要得也贵。
但他毕竟有几分真才实学,还教出了周冕这个秀才,镇上人家很愿意送孩子去他处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