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校

“认真算起来,我不过是比三公子虚长几岁,既然贾三公子在家中序齿行三,我便厚颜领了长兄的衔,唤你一声三弟,如何?”

北静王是真的喜欢贾致的为人,便想要与他关系更亲近些,往后贾致若是入朝为官,有他护着,旁人也不敢随意欺负了他去。

贾致没想到堂堂北静王,居然跟他称兄道弟,可北静王神色不似作伪,要是他再推辞,是不是会显得不识抬举?

贾致思考间隙,郑毅一把拍在贾致肩上,小声说道:“我姐夫这么多年轻易不跟人这般熟络,贾兄可别辜负了姐夫的情谊。”

贾致这才抱拳回道:“王爷深情厚谊,愚弟受之有愧。”

见贾致终究还是领了自己的情,北静王畅快的笑声霎时响彻正厅。

“都是做爹的人了,还这般没正形,往后可别说是老夫的弟子,老夫可没你这样荒诞不羁的弟子。”

一道苍老却浑厚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北静王神色一喜,忙站起身来迎了出去。

“学生未曾迎先生,请先生恕罪。”

北静王堪堪走到门口,须发皆白的老者便昂首阔步的走了进来,他一见到小世子的时候,眼里便多了几分怜惜:“小溶儿想师公了不曾?”

水溶怯怯的往王妃和小郡主身后躲,老者叹了一声,便看向了贾致:“听说是你将小溶儿救回来的?你一介书生,有这份侠义心肠实属难得。”

贾致如实回道:“老先生谬赞,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担不得老先生这番夸赞。”

老先生点点头:“竟是个实在的,跟你那富贵心、势利眼的父亲倒是颇为不同,难怪能入襄儿的眼,看着倒是个好苗子,只是不知学识如何。”

北静王不知道贾致底子到底如何,也不好贸然开口接话,只得去看贾致。

贾致顿了顿,沉稳开口:“老先生不若出题考校一二,便知晓学生的学识了。”

老先生捋了捋胡须,沉吟片刻后便问道:“何为君子三乐?”

贾致略一思索,脱口而出:“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1

老先生赞赏的看了眼贾致:“张口便能流利答上来,可见你于诗书上下足了功夫,只是科举并非单考单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为朝廷遴选人才。老夫再考一考你,倘若朝中权贵横行,百姓民不聊生,朝中有意在进士中选些人送去各处,你有何见解?”

贾致沉吟片刻,对上老先生那双矍铄的眼,认真回道:“自然是送去吏部,权贵横行便说明缺乏不为强权之人,若无人严格执行律法,那律法和规矩就是一纸空文,既没有约束力也没有惩罚力度,权贵横行便是民不聊生之始。学生愚见,还请先生指教。”

贾致话音甫落,老先生便抚掌大赞:“好孩子,能收你为弟子,是我谭斋之幸,我谭斋必定将身负所学皆传授给你!”

贾致虽然心里有了准备,但是听到谭斋老先生亲口承认愿意收自己为弟子,还是有些不敢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