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下

贾致到正房的时候,夏氏正在烛光下看账本,见到贾致,下意识就将账本往身后藏。

想到原主的迂腐,贾致心头沉重:“既是看账本,怎么不多点两根蜡烛?仔细看久了伤眼睛。”

贾致一席话让夏氏惊的回不过神来,她呆呆的看着贾致,呐呐开口:“三爷不反对我看账本了?”

“我什么时候反对你看账本了?娘子可是误会什么了?”

反对夏氏看账本的是原主,贾致没有什么士农工商的阶级观念,都是凭本事赚钱,谁比谁高贵?

况且,夏氏一个妇道人家,在兼顾府里的事情时,还能打理她自个儿的嫁妆铺子,这不是说明了她的过人之处吗?她自个儿赚来的银子,他也是受益者,哪儿来的脸反对?

夏氏喜滋滋的将账本摆放在桌上,双眼亮晶晶的看向贾致:“下半晌的时候,庄子上的管事担心大雪封路,便提前将东西送过来了。我瞧着有几只野鸡,明儿给主院送两只,剩下的熬汤给三爷补身子。还有一些皮子,秦嬷嬷炮制皮子是一把好手,待她收整好了,选些颜色正的给三爷缝件袍子,那个贴身穿最暖和了,我爹说他年轻去长白山一带收山货时就是这么穿的,整个冬日里一点都不冷。”

说起家长里短的琐事,夏氏的话明显多了一些,贾致听得兴致勃勃,不时回应几句。

“你初次在京中过冬,先给自个儿准备吧,有多余的再给我就好。”

夏氏有三个哥哥,虽说还有个比她小几岁的弟弟,可家中就她一个女儿,自小就被娇宠着长大,没道理嫁人了反而要受苦。

闻言,夏氏一双眼笑成了月牙:“三爷不知道,家中怕我嫁来京城捱不住冷,皮子褥子给我准备了满满三大箱子,皮毛里子的衣裳也准备了好几套每日轮换着穿呢。”

贾致其实昨儿就察觉到了,两位长嫂都是棉衣大氅一层又一层,整个人显得臃肿不说,还行动不便。反观夏氏,衣裳适宜,行动轻便,起初贾致还以为她缺冬衣,原来竟是这个缘故。

“可见“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岳父走遍大江南北,他老人家果然经验丰富。”

夏氏弯了弯嘴角:“我爹要是知道三爷对他评价这样好,怕是又要多喝几杯了。”

贾致观夏氏为人行事,便知晓她父母定然不差,想着那是夏氏的亲人,贾致觉得自己也该对他们尊敬一些,当即便说道:“那我得好好练练酒量,要不然在岳父面前丢了人,娘子面上不好看。”

夏氏眼底有烟花盛开,可刹那之后便寂灭了:“三爷常居京中,我爹娘又在庐州府,这一日怕是难了……”

贾致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她:“来日方长,自会有这么一日的。”

门帘适时打开,提着食盒的琉璃双眼通红的走了进来,贾致心知定是发生了什么,便出声询问:“这是怎么了?”

“这时节的饭菜本就凉的快,咱们院子又偏僻,我特意早早去厨房候着,想让三爷和奶奶吃上一口热乎的饭菜,偏厨房里那起子会作践人,等别人都提走了饭菜才给我,嘴里还不干不净说些难听的话……”

这些事是贾致一早就想到的,他倒没觉得多生气,毕竟他现在还没有能力摆脱荣国府,闹起来对他们夫妇并没有好处。不过,给厨房那些人一点教训还是要的,要不然这日子过的也太憋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