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天空还是一片灰蒙蒙的,东方的天际刚刚泛起一丝微弱的鱼肚白,濡须口的码头就已经像一个被煮沸的鼎炉一样,开始热闹起来。
江风呼呼地吹着,裹挟着大量的水汽,如同一股股汹涌的波涛,猛烈地拍打着岸边的礁石。这风带着几分凉意,让人不禁打个寒颤,但它却丝毫无法吹散空气中弥漫着的那股肃杀和激昂的气氛。
站在码头之上,可以看到无数的旌旗在风中飘扬,五颜六色的将旗、帅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是一群被激怒的雄狮,正咆哮着向敌人示威。而在这众多旗帜的中央,一面巨大的“成”字大旗高高耸立,它的旗杆高达三丈,直插云霄,仿佛要刺破这片灰蒙蒙的天空。
那面大旗的旗面上,绣着一只栩栩如生的猛虎,它张牙舞爪,威风凛凛,仿佛下一刻就要从旗面上跃出,去震慑那四方的敌人。在晨光的映照下,这只猛虎的图案显得更加逼真,让人不禁为之惊叹。
阳光洒在宽阔的江面上,波光粼粼,仿佛给江水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而在这宁静的江面上,却突然响起了一阵惊天动地的鼓声。
数十面巨大的战鼓被一字排开,每一面都有两人高,鼓面直径足有一丈。鼓手们赤裸着上身,古铜色的肌肤在朝阳的照耀下泛着油光,他们手中紧握着粗壮的鼓槌,随着节奏的变化,鼓槌如雨点般落下。
每一次鼓槌的敲击,都像是一道惊雷在空中炸响,沉闷的鼓声如同滚滚春雷,越过江面,在山谷间回荡。这鼓声震耳欲聋,仿佛能穿透人的灵魂,让人的心脏也随之跳动。
而在这震撼人心的鼓声中,八万大军分乘两百余艘战船,整齐地排列在宽阔的江面上。这些战船首尾相接,绵延十余里,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条蛰伏在江面的巨龙,气势磅礴,令人震撼。
战船上,士兵们身披重甲,手持长枪,严阵以待。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前方,眼神中透露出坚毅和果敢。江风吹过,军旗猎猎作响,仿佛在为这支威武之师助威。
这些战船无一不是江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精心打造而成的,其中既有高耸入云的楼船,也有灵活机动的斗舰。
楼船高达三层,气势恢宏,犹如一座移动的堡垒。上层设有箭楼和望台,供弓箭手和了望手居高临下观察敌情;中层是将官们议事的地方,宽敞明亮;下层则是水手和士兵们的营房,虽然空间相对狭窄,但也能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斗舰则显得更为灵巧,船身两侧插满了密密麻麻的船桨,这些船桨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方向,使得斗舰在水面上如鱼得水。船头装有锋利的撞角,这可是斗舰的一大杀器,在战时可以凭借高速冲撞敌船,给敌人造成巨大的破坏。
此时,所有战船的船帆都被高高升起,白色的帆布在风中尽情舒展,远远望去,就像是一片白色的森林,密密麻麻,无边无际。阳光洒在帆布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整个江面都被照亮了一般。
而站在战船上的将士们,更是英姿飒爽,他们身着崭新的甲胄,这些甲胄都是用玄铁打造而成,坚固无比,在晨光的照耀下,泛着冷冽的光泽,令人不寒而栗。腰间佩剑、手中长矛整齐划一,队列严整如磐石,没有丝毫的杂乱,充分展现了江东大军的威严和纪律。
成大器身披亮银铠甲,这副铠甲由西域精铁锻造而成,甲片细密如鱼鳞,边缘镶嵌着鎏金纹饰,胸前护心镜上雕刻着饕餮纹,既能防御又显霸气。他手持一柄寒光闪闪的宝剑,剑鞘由鲨鱼皮包裹,剑柄镶嵌着七颗五彩宝石,正是当年平定江东时所得的至宝“青虹剑”。成大器立于主舰“破浪号”的船头,身形挺拔如松,目光如炬,望向远方的江面,仿佛已看到汉中战场的烽火。
在他身后,贾诩、徐荣等一众文武重臣整齐地排列着。贾诩身着一袭深色的儒将袍,袍袖随风轻轻飘动,他手持一把羽扇,羽扇上的羽毛洁白如雪,与他那温和的面容相互映衬,给人一种儒雅随和的感觉。然而,当你凝视他的眼睛时,却会发现那里面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谋略,深邃如渊,仿佛早已将整个战局都了然于胸。
徐荣则身披一袭黑色的重甲,甲胄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令人不寒而栗。他手持一柄长枪,枪尖锋利无比,仿佛能轻易刺穿敌人的铠甲。徐荣的面容刚毅,线条分明,透露出一种久经沙场的铁血气息。他曾经跟随成大器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是军中少有的猛将兼帅才。
此外,还有沮授、李儒等谋士,他们或手持书卷,或轻抚胡须,眉宇间透露出睿智和沉稳。这些谋士们都是江东的智囊团,他们的谋略和智慧为成大器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而在将领们中间,华雄和张绣也格外引人注目。华雄身材魁梧,肌肉虬结,他手持一把巨大的长刀,刀刃闪烁着寒光,令人望而生畏。张绣则身姿矫健,他手持一把银枪,他的枪法精妙,出枪如疾风骤雨,令人眼花缭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