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炼器不止于杀伐。” 林邑川合上小册子,心中豁然开朗。
云尘子说 “大道在瓦甓”,炼器又何尝不是如此?无论是飞剑还是锄头,只要能倾注心性,做到极致,便是大道。
窗外的夜市渐渐安静下来,只有远处传来零星的叫卖声。
林邑川将新炼的飞剑收好,又开始整理材料。
庚金髓还剩一小块,他打算明日再炼一柄匕首,试试能否融入更多符文。
坐在蒲团上打坐时,他的心境前所未有的平和。
白日听道明白了修心的重要,今夜炼器懂得了技艺与心性的相辅相成。
原来无论是修行还是炼器,都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脚踏实地,锤炼心性,方能不断精进。
“三品炼器师的门槛……” 林邑川睁开眼,眸中闪烁着光芒。
环山坊市的三品炼器师已是传说,若自己能达到这个境界,不仅能改善生活,更能在修仙路上多一份底气。
小主,
他摸了摸怀中的《炼器师杂谈》,又想起云尘子的教诲,心中生出无限动力。
炼器之路漫漫,今日的进步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技艺等待探索,更多的心性需要打磨。
夜色渐深,防护阵盘的光幕在黑暗中静静闪烁,映照着桌上的矿石与玉简。
当第一缕晨光透过窗棂,林邑川结束打坐,拿起那柄淡金色的飞剑。
剑身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芒,仿佛在回应他的心意。
他微微一笑,将飞剑收入剑鞘,今天还要炼制一把匕首。
晨光透过防护阵盘的光幕,在青石地面投下细碎的光斑。
林邑川端起陶碗,将最后一口灵米粥喝完,碗底残留的米粒还泛着淡淡的灵气。
经过一夜休整,昨日炼器的疲惫已烟消云散,丹田内的灵力如春水般温润流转 —— 这是他每日雷打不动的习惯,用灵米粥滋养灵力,再运转《白诀》功法一个时辰,确保身心灵都处于最佳状态。
收功时,指尖灵力凝成的气旋悄然散去。
林邑川走到桌边,目光落在那小块庚金髓上。
昨夜炼制飞剑后还剩约莫拳头一半大小的材料,足够打造一柄匕首。
他摩挲着矿石表面的金色纹路,脑海中开始盘算用途:若只当暗器,未免浪费庚金髓的锋芒;
若仅作工具,又辜负了这等罕见材料。
“不如做成多用途的。” 他打定主意,指尖在桌面上勾勒出大致形状。
匕首需长七寸,柄长三寸,刃宽一寸半,这样既能握在掌心当暗器,又能单手持握切割;剑脊要厚三分,增强坚固度,可用来撬动硬物;
柄尾铸个细小的圆环,方便系上灵绳,必要时能当作短匕甩出。
确定样式后,林邑川点燃灵木炭,青铜炼器炉很快便升腾起橘红色的火焰。
他没有急于熔化矿石,而是先将那本《炼器师杂谈》翻开到 “符文组合” 章节。
经过昨夜的实践,他对符文铭刻已有了新的领悟,这次打算尝试更复杂的组合 —— 六种符文,分别对应不同用途。
第一种是 “锋锐符”,刻在刃部,能增强切割力,对付凶兽皮毛尤其有效;
第二种是 “疾行符”,铭于柄首,可提升投掷速度,作为暗器时威力倍增;
第三种是 “固形符”,绘在剑脊,防止匕首在撬动硬物时变形;
第四种是 “缩微符”,位于柄尾,能将匕首缩短至三寸,方便藏在袖中;
第五种是 “吸血符”,刻在刃身内侧,微量吸收血液转化为灵力,虽不能疗伤,却能在紧急时补充一丝灵力;
第六种是 “辨识符”,隐于柄纹,注入灵力后会浮现独特的灵光,便于在混乱中认出自己的法器。
这些符文各有特性,如何让它们互不冲突是关键。
林邑川参照书中的 “星罗阵” 布局,将六种符文按北斗七星的方位排列,锋锐符居天枢位,疾行符在天璇位,固形符列天玑位,缩微符占天权位,吸血符守玉衡位,辨识符藏摇光位,彼此以灵力丝线连接,形成微妙的平衡。
当庚金髓在炉中化作金红色铁水时,林邑川的灵识如最精细的刻刀,引导着铁水注入预先备好的模具。
与炼制飞剑时不同,这次他特意将刃部锻造成微弧状,刃尖却磨得如针尖般锐利 —— 这种设计能让切割更省力,穿刺时也更具穿透力。
淬火前,他屏息凝神,灵识顺着火焰纹路缓缓沉入半熔状态的匕首中。
六种符文在识海中流转,按预设的方位一一铭刻:锋锐符如锯齿般细密,疾行符似箭矢般灵动,固形符若磐石般厚重,缩微符像漩涡般内敛,吸血符呈漏斗状,辨识符则是个小巧的星形。
每一笔都注入三分灵力,确保符文与庚金髓的分子结构完美咬合。
当匕首浸入淬火水的刹那,没有发出刺耳的嘶鸣,而是响起一声清越的嗡鸣。
六种符文在刃身依次亮起,金红色的锋锐符、银白色的疾行符、土黄色的固形符、淡青色的缩微符、暗红色的吸血符、七彩的辨识符,如星辰般在水中闪烁,随即又隐入金属之中,只留下浅淡的纹路。
完全冷却后,林邑川将匕首取出。
庚金髓特有的淡金色泽在刃身流转,柄部缠绕着用赤鳞蛇皮制成的防滑纹,六种符文的印记若隐若现。
他拿起匕首对着测试石轻轻一划,青石如豆腐般被切开,切口光滑如镜 —— 锋锐符效果显着;
将灵力注入疾行符,匕首在指尖微微震颤,仿佛随时要挣脱束缚;
试着催动缩微符,匕首果然缩短至三寸,如同一枚精致的发簪。
林邑川将这把匕首命名为短刃。
“总算成了。” 林邑川将匕首收入特制的皮鞘中,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
这柄多用途匕首虽不及飞剑威力强大,却凝聚了他对炼器更深的理解 —— 真正的炼器不仅要打磨器物,更要打磨对需求的洞察,对细节的掌控,正如云尘子所说,“道在细微处”。
林邑川盘膝静坐,识海中如走马灯般重现炼制匕首的全过程。
锋锐符的纹路可再贴合庚金髓的天然肌理,如此灵气流转更畅;
吸血符的漏斗弧度稍陡,致使吸纳之力滞涩;
六种符文的灵力脉络衔接处尚有微隙,尤以固形符周边灵气运行略缓。
这些细处瑕疵,皆需在下次炼制时悉心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