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璎道:“二哥,豆腐就是大豆做的,大哥在县城换了几块豆腐。”
韩二郎眼睛发亮:“真的吗?太好了,又有好吃的了,总比野菜好吃。”
“小妹你还要看啥?不看啥我就要回去除草了,不然大哥要捶我。”
“走吧,我也回家。”
“爹说让我这几天赶紧把木头扛下来给你打个柜子,要不就再给我加点活儿。”
“那你还是听爹的快点抗木头吧,搬一次木头总比加活儿好。”韩璎表示同情。
回到家,刘氏和媒婆早走了,钱氏的脸上也带着淡淡的笑容,显然心情不错。
一看这是谈妥了。
钱氏道:“小娘,你来娘这儿。”
韩璎搬着韩老头给打的小板凳儿,坐在了钱氏身旁。
“刚刚你也见到了,方二郎的娘来咱家提亲,你也听到了不少话。”
“娘你知道我偷听啊。”
钱氏轻拍了一下韩璎胳膊,道:“自己家园子里有动静娘还能不知道了?”
韩璎嘿嘿一乐。
钱氏又道:“娘答应了石家,虽然听说方家二郎连着两次没考中,但也是个读书人,读书人讲理,也会有个前程,何况他家条件也不差。”
“虽说刘氏可能不太好相处,但是能保你在外不受欺负,一个寡妇拉扯个读书的儿子属实不易。咱家小娘也越发懂事机灵了,能处好和婆母的关系。”
韩璎坐在一旁静静听着。
“再说,这是目前咱家能相到最好的亲事了,方二郎可是附近几个村里最出挑的孩子。要是拒绝方二郎,”钱氏拍了拍韩璎的手,也没把韩小娘落水名声不好了说出口,“拒绝了他家,咱家就不好说亲了。”
钱氏一个老母亲对韩小娘说了一番情真意切的话,可算是掏心掏肺。
韩璎也自己权衡过,觉得与方二郎成亲是一个好的选择。
便也没拒绝。
至于成亲,为时尚早,再刻薄的人家也不能赶在秋天农忙的时候,所以她还是先过好家里的小日子,手里有钱才有底气。
韩璎道:“娘,咱家有几袋豆子啊?”
“还剩不到三袋了。”钱氏道。
“娘,咱们家做豆腐卖吧,一块儿豆腐能卖两文钱呢。”韩璎看着钱氏道。
钱氏道:“小娘,豆腐不是说做就做的,县里也只有一家卖豆腐的,那也人家家传的手艺。”
韩璎看着钱氏的眼睛,道:“娘,你相不相信我,我能做出来豆腐。”
钱氏道:“信信信,娘信你。”
韩璎一听,这就是父母辈惯常用的敷衍。
“那娘,今晚就舀出来半盆豆子吧,做豆腐的第一步要泡豆子。”
钱氏今天心里高兴,鱼卖了钱,小娘的婚事也有了着落,主要豆子也便宜,就让韩璎取豆子去了。
韩璎取了半盆豆子,把杂质和坏掉的挑了挑,余下的好豆子用水泡上放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