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牵挂的声音?入职

朱老师点头:“这稿子,改得漂亮。”

她笑笑:“老师过奖。”

她一走,小陶忍不住凑过去:“朱老师真说‘漂亮’了?”

“她有点东西。”朱老师捏了捏手里的稿子,“不是那种靠裙带来的花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到了中午,办公室陆续有人放下笔,起身伸懒腰。

“走啊,去食堂。”有人招呼。

文汇日报社的编辑部设在建国门内外交汇处,靠近东长安街,周边是密集的新闻出版单位。

斜对面就是《人民日报》旧址,附近还有新华通讯社的大楼,整片街区书卷气浓重。

偶尔也能看到外国记者出入,显得有些“高知圈”的派头。

社内自带食堂,设在后楼二层,按月发饭票,一荤一素两角五,若是加个鸡蛋、豆腐脑,再加一角。

味道虽然不精致,但胜在热气腾腾、管饱。

“明月,一起去不?”王海梅问她,虽然知道她肯定不去,不过还是问了。

明月抬眼看了看她手里攥着的铝制饭盒,摇了摇头:“你们先去,我等等。”

等大家走得差不多,她才慢悠悠打开自己的包,拿出钱包,准备出去觅食。

出了报社,她看向对街的小馆子。

建国门这一带,国营小饭馆不少,有家“金桥快餐”最热闹,饭点时常排到门外,售饭窗口干净利索,酸菜肉丝、番茄鸡蛋、榨菜豆腐汤,不新奇但实诚。

她瞥了一眼,眉头蹙了蹙,显然提不起兴趣。

走了几步,她在街角转进一家叫“南园”的小馆——是家侨办下属招待所开的餐厅。

平常不对外,接待单位来人或者文化交流人员,装潢陈旧但清净,门口站着服务员,见她穿着得体,也没多问,便让她进了。

一顿午餐,她点了个云吞、一碟豉油鸡,还特地点了壶普洱。

吃完饭后,她找了个电话亭打了寻呼台,给罗梅婷去了信息,【明月,到北京,啥时候有空聚聚。】

又给她哥哥也留了信息,【我到北京了,你还在不在北京。】

从电话亭出来,走了几步,又折回去。

她往傅祈年的寻呼机上发了,【我到北京了,想你,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