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据说你说过这样的话,说“万一资本属性超过了人的道德底线”怎么办?
我觉得你这纯粹是站在阴谋论的立场。
第一,资本不是罪恶,不受控制的资本才是罪恶。对于转基因产业化,国家是监控的极其严格的,比对待药品还要严格。何况,完全可以采用公益的形式来推动应用。这是没有问题的。
第二,即使有所谓的“利益”,那也不可怕。请问世界上哪个商业领域没有利益的?要我说实话,正是因为有了利益,才能保证转基因的安全性。不管是什么公司,他们都是为了赚钱。研发也好,进口、出口也好,就是为了卖产品,然后赚钱。这样的话:
1,科学家、企业,只要老老实实的做好科学研究,搞好生产质量,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名利,他们并没有必要放着唾手可得的名利不要,然后故意的冒着风险投毒,把自己整到监狱里面去。
2,转基因被全球如此密切的关注,全球75亿人口,几乎都用布满血丝、血淋淋的大眼睛盯着你!只要这27年全球应用期间出现一丝一毫在安全质量上的纰漏,那媒体舆论早就和火药桶一样爆炸了。所以说,转基因生产企业根本不敢懈怠,因为安全质量决定了他们的饭碗。别的企业出现一些问题,可能最多赔点钱,但是他们不行,他们必须付出倍的小心。也就是说,“资本属性”越厉害,安全质量越能得到保障。所以欧盟委员会的官方文件说:由于采用了更精确的技术和受到更严格的监管,转基因作物甚至可能比传统作物和食品更加安全。
3,即使假设有科学家就是不在乎资本,比如他不爱钱,他不要利,他就爱投毒玩儿。那也没用啊。转基因产品能不能上市,并不是自己一家说了算,还得第三方机构的审核。这个审核过程在理论上需要3年起步,实际上长达10年之久甚至更久。在平行宇宙中,有这么一个“疯狂的科学家”,他“投毒”完,然后样品被拿到第三方机构鉴定10年,你在搞笑吗?
我一个朋友,是中国科技报的司长,他刚刚点评说:
我们国家进口上亿吨,14亿人平均150斤以上,保证食用油供应,支撑普通人都吃的起的肉蛋奶。如果要说利益,国家提供维护14亿人的利益,动了卖高价食品(奢侈品)商人的奶酪。还有反转人士把转基因食品瞎说成穷人吃的,贬为垃圾食品等等,难道让穷人都能吃得起不是善德吗!光让有钱人能享受有机食品,他们不是缺德吗?
对啊,转基因动了谁的奶酪?动了卖高价食品(奢侈品)商人的奶酪。
我还要补充一些重要的内容:
中国在转基因种子及专利方面有着坚实的立场与举措,因此无需担忧被一切外国公司的专利权所控制。
在种子来源与专利方面,中国大力推广国产转基因种子及专利。自2008年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后,中国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飞速发展,成功获取了一批具备重大育种价值的基因 ,还创新了诸如删除、定点重组等基因工程技术。通过持续的科研投入与攻关,中国在转基因技术领域逐步构建起自主的专利体系,减少对国外专利的依赖。以国产转基因抗虫棉为例,它打破了国外抗虫棉的垄断,不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还凭借对棉铃虫等害虫的有效抵御,极大地减少了农药使用量,提升了棉花产量与质量,为中国棉花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法律政策层面,中国政府明确的赋予农民——留种豁免权。依据中国种子法规定,农民自繁自用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属于合理使用范畴,无需经过品种权人许可,也无需支付费用。这一规定充分保障了农民的基本权益,让农民能够自主决定种子的使用与留存,避免因种子专利问题而受到国外公司的掣肘。
另外,中国在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方面保持谨慎态度,严格把控进口与种植审批。截至目前,除棉花外,中国尚未批准其他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对于进口转基因作物也有着严格的安全检测与监管流程。并且,中国积极培育本土种业企业,构建“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的国家种业企业阵型,支持科研单位与企业对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本土种业的核心竞争力。
与中国情况类似,印度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跨国种业公司的专利控制。印度对包括孟山都在内的转基因种子技术供应商设置专利费上限,规定技术供应商收取的专利费不得超过种子销售价格的10% ,且该比例由政府逐年调整,从第六年开始逐年降低;同时禁止这些公司拒绝印度本土公司的许可证申请,若申请延期超一个月,许可证将被默认为已获得。这些政策有效限制了跨国公司的专利垄断,保障了本土种子企业和农民的利益。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技术研发、法律政策,还是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都有足够的底气与能力应对孟山都等外国公司在转基因种子专利方面的潜在控制,切实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与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