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大军没有统一的统领和调配,萧世侯、越公及累世公侯们相争不下,没空去顾虑那些零散跑掉的小鱼小虾。

越公觉察到有人逃跑,也只能由得他们去。

如果跑的是掳来的战奴,当然要抓回来押着上阵打前锋,可跑的是亲随军和封地主,便只能让他们跑,不然强押到战场上,这些人很可能会临阵倒戈。这时候跑,总比到了南疆,那些亲随军直接跑到对面去投奔旧主强。大不了,班师回去后,再找他们算账。

越公有心打下羽青鸾,在看到羽飞凤犯蠢时自然是要劝说的。

他找到羽飞凤算了笔粮草开销的账,告诉他,大军需要尽快赶路,以节省粮草,否则一旦粮草吃紧,这场战事就难以为继。他听到那些去边林做过买卖的豪商说,要到南疆还要经过好几个无主的封地,从花丘到边林,沿途全部没粮,也就是说,他们将有一千里路纯消耗粮食物资,得不到任何补给。

他得到确切消息,有六位门郎将投奔羽青鸾,那些都是征战四方的擅战猛将,随便派出一位都不好对付,更何况是六位。南疆现在仅从亲随军大营出去的亲随军就有将近两万人,再加上裴曦的战奴,随亲随军投奔过去的披甲人,保守估计得有六万精锐。

他们是远征的疲兵,对方以逸待劳,想必还会在险要关隘处设置防御,必然会有几场攻击险关的艰苦战要打。

羽飞凤听进了劝,下令加快速度行军,但……人太多,下达命令到收到命令,一个时辰过去了。每天拔营至少得两个时辰,路上还要做饭休整,那速度即使想快都快不了,最多就是过封地不再耽搁那两三天的补给时间。

他算了下,大军走得这么慢,即使省下封地补给,时间上也省不了多少,还会少很多粮草物资,反正这些封地的公侯们跟裴曦没少做买卖,向着谁都不一定,肯定存了不进京上贡的心思,不如直接就地征为己用了。

他在过了两个封地后,又开始征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