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为军师祭酒。
尚书令的俸禄只有一千石,但权利非常大,直接对皇帝负责,居中持重,总揽朝廷大权,相当于主宰许都政务的人。
侍中是二千石的清贵官职,通常由学识渊博的人、或者皇帝的宠臣担任。可以同时有很多个侍中,平常轮流伴驾,侍奉皇帝,皇帝出行,看哪个侍中比较顺眼,就让他同乘车舆,一起聊些掌故解闷。
让荀彧担任尚书令,总揽朝廷政务。同时兼任侍中,可以常常陪伴小皇帝。这就是曹操的胸襟气度,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给荀彧更大的权利,给予他最大的信任。
混官场是要讲资历的,而荀彧今年只有二十九岁。
很多洛阳系的官员都不服气,凭什么让荀文若担任尚书令?哪怕他是颍阴荀氏的子弟,出身名门,雅量高致,也实在太年轻了一些,资历十分浅薄。
不过,小皇帝刘协很爽快地点头同意,因为除了荀彧,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更合适的人选。
关于这个尚书令的任命,曹操和荀彧还有过一段不为人知的对话。
荀彧推辞:“彧资历太浅,岂能担此重任?不如……”
曹操摆手止住荀彧的话,正色说:“许都朝廷新立,根基不稳。如果让洛阳系的官员担任尚书令,孤出征在外,被朝廷掣肘,耽误军机,如何是好?要是让明显偏向于孤的官员担任尚书令,陛下恐怕会寝食难安。所以只有文若适合这个职位。”
荀彧上任之后,展现出非常卓越的政务才能,堪称几十年来最称职的尚书令。而且,他居然严格遵守《汉官仪》,每次伴驾,都熏香,还在袖子中、胳膊肘后边系一只香囊。(《汉官仪》中规定:尚书令,袖怀香,香囊系肘后。尚书郎,需要口含鸡舌香奏事。)
自从董卓入京以来,天下大乱,早就没有人再遵守《汉官仪》了,唯有荀彧,还在坚持。他优雅方正,办事干练,没过多久,就连洛阳系的官员,也要心服口服地称一声“荀令君”。
荀令留香,遂成为许都一景。
事实上,刘协对其他人的官职都没有异议,唯独郭嘉的这个军师祭酒,他不能接受,大汉朝廷根本就不存在这样一个官职!这史无前例。
朝野上下,很多人都在议论,军师祭酒到底是个什么官?
军师:官名。临战时,作为统帅的参谋助手,掌管军务。属于低俸禄、低品秩,但地位尊崇的小官。
祭酒:首席,主管,部门之长。古时候,举行飨宴、祭祀之类的活动,都是由尊长代表众人酹酒祭神。所以祭酒泛指年长之人、位尊者。
王莽当权的时候,为皇太子任命太子师、友各数人,师友祭酒仅一人……置六经学官数人,六经祭酒也只有一人。
太学的老师叫博士,太学的校长叫博士祭酒。同一时期,博士可以有很多,但博士祭酒只能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