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两个人刚在一起的时候情热,随着时间流逝,热情就会慢慢减退,转为平平淡淡,细水长流。他们在一起有一段时间了,荀彧怎么还跟个小火炉一样,而且有越烧越旺的倾向?
郭嘉抚着手腕上、朱砂痣周围、一圈胭脂似的印记,认命地蹬开被子,艰难地翻个身,趴着玩床头的小圆脸偃甲人。
荀彧把郭嘉的脚塞回被子里,替他揉着腰,力道不轻不重,恰到好处。说:“公达(荀攸)这两天就到许都。”侄子要来了。
郭嘉顿时有种要见对方家人的怪异感觉:“公达知道我们……嗯?”
“他知道的。”荀彧不知想起什么,有些出神。
荀彧加冠的那天,六叔荀爽赠他一把好剑,他给宝剑取名为“于嘉”,时时佩在身上。别人都以为“于嘉”是取自《周易》孚于嘉一卦:孚于嘉,吉,位中正也。(信守善良美好,吉,履正居中、以中正处尊位。)
只有荀攸偷偷地打趣他:“知道叔和奉孝投契,同席读书还不够,这是要随身携带?”
他那时并不明白自己的心意,只是忍不住对郭嘉格外纵容一些。
许都的皇宫内苑、宗庙朝廷刚刚竣工。雕梁画栋,兽角衔云,九重石阶,巍峨壮丽。
如果不去想这些上好的木料和石材,大多是摸金校尉从那些诸侯王的陵墓中拆出来的,可能就不会感觉有点阴冷。
郭嘉拢了拢衣襟,走向尚书台。毕竟是来自后世,见过故宫的人,他对汉宫没太大的兴趣,只是公事公办,粗略巡视。
亭台水榭烟霞生,青松翠柏的掩映之间,一处宽敞明亮的建筑物。这就是尚书台,荀彧将来办公的地方。郭嘉对新皇宫的环境十分满意,除了御史台的柏树上乌鸦有点多,几乎完美。
皇宫中的器物摆设,少不得也要用些出土之物,郭嘉把摸金校尉王休祐叫来,让他提供鼎、樽、壶等等器物,由礼官大夫(九卿之一太常卿的属官,主管礼仪。)刷选出符合御用标准的,依照礼法陈设。
当然明面上必须这么说:这些器物都是从市集上买来,或者大族捐赠的。
王休祐从没想过,有朝一日,他能凭借着盗墓的手艺当官,这也算是前无古人。他将郭嘉视作伯乐,总想感谢一番,但郭先生不爱财,他思来想去,大约只有弄些古籍,最符合郭先生的喜好。
刚巧修建皇宫缺乏木材,王休祐奉命掘开梁王墓,挖出来不少竹简典籍,他把这些竹简清理干净,装了十几车,亲自送到郭嘉的府邸。
郭嘉看到这些典籍,甚是开怀,非要请王休祐喝酒。
时下百姓基本都是文盲,出生在贵族、士族、地主之类的家庭才有机会读书识字,主要原因就是书籍无法普及。纸张很贵,竹简传播不便,家学轻易不可外传。像颍川那样私学兴盛的地方,整个大汉也找不出第二个。
有了这些书籍,就可以找人誊抄,重开书院。师资力量都是现成的,当年颍川书院的先生,除了司马徽在荆州另立炉灶,其他几位都赋闲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