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瑾瑜说完,看着自己手中的茶碗,里面有一根茶叶上下漂浮,徐瑾瑜垂下眼帘:

“若问边境不稳,何以对?那首当其中,便是先稳内政,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共同对敌。

若要战,兵马未动,势必粮草先行,而今钱粮不齐,上则开源,下则节流,如此双管齐下,必有成效。”

但徐瑾瑜没有说的是,他的重点落在了开源之上。

他的答卷还是一如既往的步步为营,先就军报内容就事论事,以此为据进行推测,引出对于粮草不足的隐忧。

之后,又以先帝时期的宦官成忠贪墨国库库银高达纹银千万两之巨,最终被收归国库之事距今不过十数年,表示了对于大盛明明国富力强,可却迟迟未曾扬我国威的疑惑。

最后,则以愿有朝一日我大盛军队能抗击外敌,让边境百姓再饱受战火之苦收尾。

通篇文章共计两千余字,虽然有些话未曾明言,可是若细细体悟,便知其中真意。

最起码,这会儿正在阅卷的孙翰林仔细品读以后,之后毫不犹豫的画上了一个圈,表示满意。

好容易等最后一份试题阅完,负责阅卷的几位翰林大人将自己选中的前十名糊名原卷呈交给掌院,由掌院亲自来点出本次乡试的前三。

掌院姓杨,乃是景庆元年的状元郎,在翰林院待了足足二十余年,可谓是见过了不知多少考卷。

这会儿,他将眼前的五十份试卷一一过目,一边看一边评:

“策论言之有物,诗赋稍逊,经论中上,中。”

“诗赋上等,策论、经论中上,可留用。”

留用的意思,便是若是之后没有比之更优的答卷,那么前三便会落在这份答卷之上。

之后,杨掌院一连看了数十份,只觉得眼睛发涩,好容易终于轮到最后一位孙翰林,杨掌院虽未露疲态,可动作已经变得随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