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咬耳朵,但他声音也不算小。

杨卿宇无奈地用手肘怼了他一下。

姜易安笑嘻嘻抱着胸躲开。

导演和艺人不同,张泉青签尧润,签的代理经纪约,更像是尧润为他服务,然后从中抽取一定比例的酬劳。

那些让张泉青惶恐的媒体,经济团队这边处理起来就会顺手很多。

采访邀约的电话不会再直接打给张泉青本人,团队会率先对媒体进行筛选,包括采访稿,团队这边也会根据张泉青的意愿先将某些尖锐或者他不愿意回答的问题过滤掉,然后再让张泉青本人过目一遍,确认没问题后再择日进入采访环节。

尧润的团队很专业,他们一切以张泉青为先,替张泉青减轻了很多来自外部的压力。

当他把新剧本拿到公司的时候,姜易安明显感觉到他整个人的状态比前段时间轻松了很多。

张泉青就像是那种被鸡妈妈保护在羽翼下的幼崽,有着强烈的雏鸟情节。

以他这部电影目前的成绩,他的新剧本至少是不愁投资方的。

但他第一顺位的资方,只有姜易安。

姜易安怀疑只要他不说不,他们就能长长久久。

“这么快就写出新剧本了?”姜易安没有翻开,先调侃道,“这些年可把你的创作欲给憋坏了。”

张泉青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差一点,《第九十九次离婚》就是他最后一个剧本了。

以他现在的积极性,姜易安都害怕他进入所谓的创作井喷期。

张泉青擅长的,是感情细腻的文艺类作品,这类作品的特点是投资小,不需要做什么宏大的场景和特效,票房虽然比不上快节奏的商业片,但在冲奖上有很大的优势。

而这类作品,更应该仔仔细细打磨。

姜易安翻开剧本,随口问道:“这个剧本你写了多久?”

张泉青每次和姜易安在一起,都乖地像个被问话的小学生,双腿规规矩矩合拢,捧着茶杯:“三天。”

“多少?”姜易安都惊了。

张泉青这个剧本明显比《离婚》的本子要厚,这么一个剧本他居然只花了三天时间。

张泉青大概也觉得这个说法不够严谨,他说:“剧本我只写了三天,但是我从构思到完整写出来,用了两年。”

他的新剧本,叫《过春天》。

光从名字就能听出来,这大概率是一个纯粹的文艺片。

他写的,是高原精灵,牦牛和它的守护者的故事。

传说牦牛是山神的宠物,野生牦牛数量稀少,但每年都会下山企图占领牧民的牦牛群,牧民的牦牛即使经过世世代代的驯化,体内也依旧流淌着山神的血液。

它们被野生牦牛煽动,便会出现回归自然的返祖现象。

野牦牛会导致家养牦牛走失,会将牦牛群当成自己的所有物禁止人类捕杀,会让牧民辛辛苦苦的投入都付之一炬。

他们是敌对关系,野牦牛一脚就能踏碎人的脊骨,驱散它需要冒着生命危险。

但野牦牛和家养牦牛的混血,却价格高昂,是普通家养牦牛的好几倍。

它们又能给牧民创造收益。

主人公,是一位年仅十六岁的小女孩,和一头,常年来侵占她家牛群的野牦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