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页

同学们也都知道,红四识字,但学问一点儿都谈不上。

现在把他推出来给竺年打下手,也没人觉得断了他的前程。

尽管竺年知道会是这样的流程,也感觉不太适应:“说白了,就是觉得你可以随意被安排呗。”

总有人觉得自己身处高位,就可以不把别人当人看,随意安排,还觉得是一种恩赐。

红四倒是不觉得有什么:“已经算是不错啦。”从书院解放出来到了作坊,他整个人神采飞扬,“反正我觉得自己挺幸运的。”

他这个幸运,不是指被蒋军官安排来书院读书和到竺年手底下做活,而是指自己一个孤儿能够被竺年这么一路培养到今天的程度。

当初和他一起的孤儿数量很多,竺年的年纪也不比他们大。他年纪越长,越能觉出竺年的不容易,也更感觉到自己的幸运。

当初那些小伙伴们,其实能够加入亲卫营的人数不多,大部分现在做着不同的事情,比起寻常人家也不差。

他们被竺年一手教养长大,竺年也不需要他们卖身卖命。

小张公公送茶点来,听到红四的后半句,觉得这老四瞧着老实巴交的,口舌倒是伶俐。转念一想,原先军屯过来银城这边买卖,尽管只是一些蔬菜和肉类的生意,这人就能带队做主,显然各方面能力是不错。

“王爷,酸梅汤和雪花酥放外面凉棚里了。酸梅汤是冰镇的。”

“哎!”竺年招呼老四,“走,洗洗手,吃个点心。”

现在早晚有了明显的凉意,但白天大部分时候还是很热,尤其是在工地上或者在作坊里工作,一会儿就能满头大汗。

银城有冰窖,冬天的时候从银湖拖来的冰块存了满满当当。除了做些清凉消暑的吃食用,还能给一些地方摆些冰盆降温。

几位小殿下们觉得很正常,太后倒是觉出一点来,问竺年:“今年卖冰赚了不少钱?”

竺年看到太后在,只能把脸洗得更干净些,喝酸梅汤都端出世家子的样子,挤了挤眼:“这儿赚的钱,不都是为了给父皇省钱嘛。我可一文钱都没往自己兜里揣。”

开源节流,能做到,就能多出不少小钱钱。积少成多,花钱方面手头就能轻松一些。总不见得那么大一个工程,给食堂加一顿肉都得特意找上面额外批钱。

“没说你这个。我还能不知道咱们家糕儿?”太后自己的小儿子就是管着户部,但这几天转下来,觉得这个“大孙子”才更适合去户部。这就是一尊金娃娃啊!

太后在这儿,能够坐在凉棚里吃下午点心的,自然就只有竺年。其他人把下午点心搬去了后院。厨房外面搭了个棚子,能吹风能乘凉,除了没水井,都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