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汾州,天高皇帝远的,还对皇帝忠心耿耿。在天子脚下的禁军,却反了。
这禁军不仅反了宋恒,继而又反了宋淮。
镇北王府虽然很大,但毕竟不是真正的皇宫。
说话间,宋觉已经把竺年带到了书房,又招来了大臣。
竺年又说了一些京城的时局,但紧要的事情却说不上来,一脸羞愧:“浮惭愧。”
宋觉和大臣们都理解,也能听得出他已经尽力在提供自己所知的一切信息。
只是一个经历了政变,连封号都还没有所谓小王爷,在这么重大的变故之前,大概只能被拘在家中尽量不要出门,又能知道多少事情呢?
众人一起商讨,一直到听到一声肚子咕噜的声音,看到竺年微红的脸,才问了一句:“什么时辰了?”
边上伺候的太监说道:“刚到申时。”
宋觉阻止了想说话的竺年,招呼大臣们一同留下吃饭,才对竺年说道:“进京勤王不是小事,调集数万军队需要做各方面的准备,阿浮恐怕还要在汾州再待一阵。你这一路过来也辛苦,一会儿吃过饭,早早去歇息。明日我安排人带你四处转转,看有什么想玩的。”
竺年谢过宋觉,又赶紧婉拒:“浮不辛苦。浮知自己没用,帮不上皇叔的忙,只求在边上听着。”
少年说话的时候情真意切,让人动容。
宋觉没多思量就同意:“也好。不过今天你去好好睡一觉,明日一早我让人带你来。”
“是,多谢皇叔!”
等吃过饭后,哪怕竺年再不愿意,还是被人带去休息了。
几名大臣在重新开始商议之前,忍不住赞赏:“小王爷稚子之心,殊为难得。”
宋觉点点头,又说道:“也不知道他家里人怎么想的,怎么就放心这么小一个孩子来担此重任?”
话是这么说,他也知道既然对方只能派这么个看着就不靠谱的少年,显然情势已经非常紧急,身边也实在无人可用。
之后几天,竺年就名正言顺留在敌人的最核心位置,听取他们的各种布置,偶尔还能靠着自己对北地的了解,给出一点小建议。
宋觉和大臣们对竺年都很喜欢,偶尔休息的时候,会见缝插针考校他的功课。
竺年一边老老实实作答,一边不作伪的满脸愁苦:为啥啊?为啥他深入敌营都要回答老师问题?
不愧是敌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