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不是说郁格桑就拒绝帮助,她对宋念红说的是她会找机会去看他们,并且遇到大难处,她也绝对会帮忙。

宋念红一些东西可以寄过来,她可以找机会帮忙转交。

但同时她也要去打听一下农场情况,如果形势太严峻,郁格桑也是要十分谨慎的。

其实一开始郁格桑并不是很明白为何宋舅舅不选择运作回老家,虽然是下放人员的身份,但是在老家最起码还有亲人,再怎么样老家人应该也不会太过虐待他们。

难不成是不能回到老家去?

郁格桑也并不是很了解,后来宋舅舅跟他说,老家那边闹得太过厉害,附近镇子县城的要过去折腾他们太过简单,老家并不安全。

还不如来这,最起码不会有仇人。

实际上,宋舅舅的选择还真的没错,这边虽然办了农场,但真的没有像外面那样经常闹批。豆,这边更多的是体力劳动,要去垦荒要去种地,辛苦也不能说不辛苦,可比既受身体折磨,又受精神折磨好多了。

而且有时候,精神折磨比身体折磨更可怕。

那些个下放的,之前无不都是体面人,被众人围观着羞辱,精神上的伤害怕是一生都难以治愈。

宋舅舅是个通透人,宋舅母一开始还想不开,不知世道怎么变得这么快,可是到了农场,听到身边其他人更惨的遭遇,说句不太好听的,比较之后,都觉得自己还不算惨。

有些人惨那是活该是真的最有应当,但也有部分人,确实是被冤枉的,可是那又如何,还不生照样妻离子散,甚至阴阳两相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