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4 联手施压 (二合一)

听着沉忆辰的回答,石亨直到这一刻才算是真正的认输,用着感慨的语气道:“本公输的不冤,果然还是小看你了。”

面对石亨的夸赞,沉忆辰没有什么得意的神情,依旧一脸平澹的回道:“但我还有一点没有查清楚,那就是到底是谁指使,把皇太子朱见济给推进了水中。”

“不是陈循,就是兴安,否则还能有谁?”

“如果是他们两个的话,皇太子薨逝那夜,死的就不仅仅是一个皇太子,连陛下都要驾崩!”

没错,陈循跟兴安要是有胆量杀皇太子,那么还差顺带多杀一个皇帝吗?

景泰帝朱祁玉昏迷的那晚,陈循跟兴安已经主动调集神机营,以及他们认为可以掌控到腾骧四卫兵马接管了紫禁城。

只要当机立断把皇帝给弄死,然后再把皇太后孙氏给请出慈宁宫,以太后名义代皇帝颁布一封圣旨,宣布沂王朱见济复立为太子登基大统。

可以说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符合程序正义的操作,哪怕沉忆辰察觉到有什么猫腻,也无法去推翻皇太后下发的圣旨,整个朝野内外文武百官,同样没有人会站出来反对。

这种事情石亨敢做,关键时刻沉忆辰也敢做,但陈循这种骨子里面烙上了“纲理伦常”印记的文人,却没有这个胆量跟勇气去做弑君之举。

皇帝是君,东宫太子同样是储君,皇太子朱见济的落水要是陈循幕后主导,那么景泰帝朱祁玉一定活不到今日!

沉忆辰的话语点醒了石亨,确实从逻辑上面说不通,可他想不明白除了暴露出来的陈循,谁还会去谋害皇太子朱见济,从结果上来看王直跟胡濙两人更不像。

这件疑团沉忆辰没有答桉,不过他相信随着新君的确立,幕后主导之人很快就会沉不住气跳出来。

于是乎他开口道:“前事再论已经没有意义,现在过继册封太子朱见清,想要说服元辅陈循,还需要忠国公帮忙唱个白脸。”

“沉阁老想要本公怎么做?”

“很简单,就是继续按照之前迎立外藩的谋划走下去,准备哪些动武的强硬手段,威胁施压陈元辅即可。”

这里就不得不重提鲁迅的“开窗子”理论,三派拥立的对象中,沉忆辰主导的过继朱见清,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最为折中跟妥协的方式。

帝系依然回到了明英宗朱祁镇一脉身上,并且少主登基朝政得依托文武大臣,众人还有争权夺势的空间。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无论你是朱祁玉一脉的忠臣,还是朱祁镇一脉的旧臣,都不用害怕新君未来的清算报复。

当石亨提出来的迎立外藩方案众人无法接受后,那么相比较起来沉忆辰主导的过继方案,好像就变得能接受的。

并且沉忆辰非常清楚,内阁首辅陈循本质上来说,就不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强人,他在骨子里面有着一种精致利己者的软弱。

历史上明英宗朱祁镇成功复辟后,陈循被贬边疆戍守铁岭卫,几乎年年上疏给皇帝申辩求情。说什么天命本来就是属于朱祁镇的,当时自己正在准备盛大礼乐典礼,恭恭敬敬的从南宫迎接陛下,结果却被石亨给侥幸抢先一步等等。

要知道景泰一朝,朱祁玉对陈循可以说恩宠至极,连他上疏乞骸骨都不批,硬要留在朝中为内阁首辅,还加了诸如华盖殿大学士、户部尚书、少保等等尊衔。

结果改朝换代之后,立马对新君谄媚乞怜,着实少了那么一点骨气。

同样的威胁施压把戏用在于谦身上,是完全吓不到他的。可用来对付陈循,沉忆辰至少有九成把握,对方会妥协就范!

“好,那就依沉阁老所言。不过就算是陈元辅妥协,那朝中其他文官如何能说服,另外六科给事中那群疯狗,可是软硬不吃。”

石亨说出了其他的顾虑,特别是对科道言官咬牙切齿,他这些年各种飞扬跋扈的举动,没少被言官清流群体弹劾。要不是靠着皇帝易储心切,需要石亨这样的新贵来帮助自己壮势,可能走不到养虎为患这步。

“这些交给本阁部来办,忠国公只需要准时前往文渊阁议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