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页

但凡事总有例外。

比如某位大臣,从来没考过进士,他只考中秀才,先从芝麻小官做起,一点一点熬资历,后来因为政绩突出,慢慢被提拔上来,几十年后朝廷任命他为主考官,让他写一篇八股文,算是象征性给他一个功名。

这种例外一两百年来只有那么寥寥几个。

通常来说,举人会试落第后谋个官做,慢慢熬资历,熬到白头也只不过是个知县。

国子监是另一个例外,它是未得科举而想要入仕做官的人最好的选择,它几乎就是为权贵功勋子弟而设的,一般老百姓想入国子监读书,根本就是痴人说梦,还不如去考科举实在点。

地方举荐人才听起来很公平,其实早就作废了。

江城书院这些年并未举荐人才去京城,为什么姜伯春会忽然提起这个?

作者有话要说:

国子监在不同时期作用是不同的,比如明初做官其实有三个途径:考科举,举荐,国子监。

文中的设定和明清任何一个时期的都不同,简单来说,就是进入国子监的话,等于不用考科举就可以做官。

第85章 噩耗

春雷阵阵,一夜骤雨。

翌日早起,庭院里落了一地的残花败叶,青石板上湿漉漉的,枝头叶片被春雨洗过,肥厚鲜润,绿得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