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恭的话又引起了一屋子的笑声。吴世恭接着说道:“狗蛋!你可要记住!你已经不是一个工坊的掌柜了,也不是一个大匠了,你是我们汝宁军工坊司的司长。要站在我们汝宁军的立场讲话。我知道你们都向着南阳,可南阳也要自己争气。我们帮一次、两次,难道可以帮上一辈子啊?当然,如果这次真的是卞氏接下定单,我还是会出面斡旋的,不会让南阳饿死。可这不是长久之计,让南阳的人也要多加努力啊。”
汝宁军的兵器体系从无到有,已经建立得比较完善了,可是在其中,最大的短板就是盔甲供应。尤其是铁甲,几乎占用了汝宁军一半的铁匠和铁匠学徒。可就是这样,每年铁甲的产量还不到三百具,价格也是居高不下,每具都超过了二百两。所以这些铁甲也只能够保证汝宁军的军官装备。
所以汝宁军才会发展出“乞丐盔甲”这种奇葩产品。可是乞丐盔甲也有很大的缺点:单价是下去了,制造也简单了,可是维护的费用却令人发指。一次战斗中,乞丐盔甲的损耗率都要超过了三成。要知道,不象现代纺织工业相当发达,在明朝的时候,布匹也是相当昂贵的。
可这次拿到荷兰殖民者的板甲以后,汝宁军就好像发现了一个新大陆一样。那些板甲结构相当简单,只是用前后两块大铁板用皮带连接起来,再加上一些护肩、护腕就组成了一具。而且在试验以后,发现这些西洋板甲的防护性一点儿也不比汝宁军制造的铁甲差。
尤其是价格和生产量,通过询问费雷拉船长他们,得知在西方采购这样的粗糙板甲,也只要相当于明朝货币七、八两银子的价格,而且交货周期也很快。并且汝宁军也打听过,西方那些铁匠也处于手工作坊阶段,生产规模更是远远不如汝宁军的南阳和卞氏。所以这一下子让汝宁军淡定不能了。
第630章 送来平儿
于是,在吴世恭的指示下,工坊司就向南阳铁器和卞氏铁器下了标书,让其在三个月内,试生产出类似的西洋板甲。并且还要求:价格要低于二十两银子,每年的生产量不得低于一千具。
为此,工坊司各拨给这两家铁器工坊五百两银子的试生产费。并且还承诺:哪家工坊试生产的板甲综合要求优,哪家就立刻得到汝宁军一千具盔甲的定单,而且还有后续定单。
其中用现代人的眼光,制造这样的盔甲很简单,无非是切割两块钢板嘛!可是在这时候,这却有个极大的技术难点,需要熟练的铁匠反复锤打,对锤打的次数和力度等也有很高的要求,要不然,根本得不到合格的钢板,所以才会造成这么昂贵的价格和这么长的生产周期。因此,这次两家工坊比较的就是铁器处理和生产效率。
这么一比较,对铁器处理比较有心得的卞氏铁器就占了上风。可这么一来,南阳铁器可就担心了,于是,他们立刻动用自己的关系来公关了。
南阳铁器其实就像是汝宁军的公营产业。虽然后来股份制了,可汝宁军的基金与汝宁军的高级文武,在其中还是占有很多的股份。再加上南阳铁器的高层与汝宁军文武之间长久的关系,因此,肯为南阳铁器说话的人很多。比如杨狗蛋,南阳铁器的那几位掌柜都是他的徒子徒孙。
所以在这次,南阳铁器也想利用这样的关系独霸定单,所以想让吴世恭收回招标的做法。
可是吴世恭绝对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妥协的。有竞争才有发展。虽然吴世恭在南阳铁器也有些私人的股份,但他绝对不会为了私人的利益影响到汝宁军的整体利益的。
而且在以后,吴世恭也想把这一做法推广到汝宁军所有的支出上。也就象是现代的政府采购一样,利用招投标降低政府的支出,提高采购商品的质量。
见到吴世恭的态度很坚决,也就没有人继续这个话题了。众人再家长里短地闲聊了一会儿,接着就纷纷告辞,各自忙自己的事务去了。
邓启帆出了内宅以后,却没有立刻走。他对薛志农招招手道:“薛司长是否有空,到我那里去坐一会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