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这大亏,他们也不再是之前那般小打小闹地模仿燕清的屯田之策,而是彻底学乖,大张旗鼓地开展了起来。
等发现颇有成效,尝到大甜头,他们在依样画葫芦、有样学样时,也就更加明目张胆了。
燕清对这自然清楚,可他也不计较:只要最后受益的,是黎民百姓就好。
他不想最后留下、去到吕布手里的,是一个满目疮痍,寸草不生的破败国度。
诸侯的动态,往日也能得喜好跟同窗谈论些政事的芸芸学子的青睐,可如今更叫他们魂牵梦萦的,却是要弄清楚这由名扬天下的燕大鸿胪一手推行下去的科举制,具体是怎么回事。
大汉朝廷如今选拔官吏,采用的皆是由下往上推荐的察举制,虽的确发掘出不少人才,可弊端亦是极大。
燕清没打算再花几百年时间,拿史上陈群所提出的“九品中正制”来承上启下、进行过渡,而是仗着还能在势中一手遮天,索性将这阻力注定极大的制度,给大刀阔斧地推行下去。
毕竟是第一批,既是出于谨慎起见,也是条件不够成熟,燕清当然不可能将明代那趋于完美的制度全盘照搬,而是暂只在官学修建上趋于完整的兖、扬、豫三州试行,且只设三场笔试以及一场殿试,每个月初进行一场,到了最后一场,自是在许县考。
若是家中过于贫困,无法奔赴外地赶最后一场的话,官府不但可以提供简单住所、资助食费,甚至还能给其家人发些津贴,作为少了个主要劳动力的补偿,可谓是给足了读书人体面。
如此优渥的条件,也只有财大气粗如吕布势才能干得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