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第一人”:在家透析20年,无菌很重要!
什么?在家也可以做透析!
你没听错,
在新疆,
有人坚持了20年,
而成了新疆腹膜透析“第一人”。
3月11日,疫情刚刚过去,纪秋生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肾病科室,取号、排队、做常规检查、开药,这一套流程他已“门儿清”,因为,他是该科室的老病友了——坚持腹膜透析20年,这一纪录在新疆没有,即刻棋牌,即刻棋牌下载,正规棋牌下载送10现金:也很少,堪称“新疆腹透第一人”。
迎新会上为纪秋生庆祝“腹透20年生日”
在他腹膜透析第20个年头的日子里,肾病科室的医务人员召集五六十名肾友一起为他开了一个生日派对,还精心准备了一份“生日礼物”——便携式消毒仓,这样,他外出做腹透时也不怕感染了。
在现场的祝福声中,53岁的患者纪秋生吹熄了插着“20”的生日蜡烛,这个数字不仅是他坚持腹膜透析的时间,也是他与肾病科副主任姜鸿交往的年份。
会上,作为新疆腹膜透析“第一人”,纪秋生向病友们分享了自己的腹膜透析心得——在家透析,无菌很重要。
泡沫尿没及时治,5年后变尿毒症
纪秋生曾是一名货车司机,常年奔波在路上,上厕所是件麻烦事,他便尽量少喝水,有尿也一直憋着。
1995年,他28岁,一天朋友聚会,小便时他发现自己的尿像泡沫一样,以为是刚喝了啤酒的缘故,就没当回事。
没成想,一周后,他开始感觉乏力、嗜睡,脸肿了三天,随后被医院确诊为慢性肾炎。
肾友做经验分享
由于身体一向很好,以为只是普通的炎症,吃点药打个针也就会好,他没把这当回事。
可事实并不像他想得那么简单——肾脏就像人体的“过滤器”,它将血液中的毒素和多余水分滤出,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另外它还会产生肾上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活性物质,参与调控血压、骨髓造血等。
肾脏一旦出了问题,这些毒素和水份就会堆积在体内,时间久了,不仅会对肾脏造成损害,还会导致高血压、心力衰竭、肾性骨病等并发症,发展到后期就成了尿毒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随着对疾病的了解,纪秋生对自己的身体越来越担心,听信传言,他慕名去了外地的一家私人诊所,不成想,花了一堆钱不说,身体反而越治越差,以为这病治不好,一年后,他索性放弃了治疗。
就这样过了4年,一天,他突然栽倒在地,不省人事。
被紧急送到了自治区人民医院,检查出他的血色素降到了5克,肌酐值达2500,是正常人的25倍,95%的肾脏坏死了,被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俗称尿毒症。
肾病科副主任姜鸿
20年里,他经历了大大小小5次手术
如今的肾病科副主任姜鸿,当年还是住院医师,恰好担任了纪秋生的主管医生。
“慢性肾功能衰竭并非不治之症,70%-80%的尿毒症患者都会选择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来替代肾脏,这是尿毒症患者长期生存的有效疗法。”看到纪秋生每天不配合治疗,郁郁寡欢的样子,姜鸿有空就去开导他。
对于尿毒症患者,当时首选就是血液透析,需每周往返医院透析2-3次,每次4-5小时,若要长期治疗他们就无法正常工作,也就失去了经济来源。
为解决这一问题,姜鸿为纪秋生介绍了医院当年刚引进的腹膜透析技术,这种技术能治疗工作两不误,而且治疗费用也低。
腹膜透析只需手术在腹腔内置入一根透析管,利用腹膜作为透析膜,将灌入体内的透析液与腹膜另一侧毛细血管内的血浆成分进行溶质和水分的交换,清除体内潴留的代谢物及过多的水分。
病人只需根据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严格按照消毒程序、无菌操作,每天1-4次,每次在家透析半小时。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纪秋生的身体慢慢得到改善,又看到姜鸿处处为自己着想,他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没成想,他这一坚持就是20年。
肾友在才艺表演
“他已打破了全疆纪录,而且在即刻棋牌,即刻棋牌下载,正规棋牌下载送10现金:也没几例。”在这次肾友会上,姜鸿笑着扭过头,拍拍纪秋生的肩膀,“你一定要坚持下去呀,不断创造奇迹。”
在20年里,纪秋生的腹膜透析也并非一帆风顺。
最大的一次考验,发生在2014年,当时的一场车祸撞断了他的胯骨,而接下来的关节置换术,对他这样的尿毒症患者不啻为一场生死考验。
“因为尿毒症患者的血管钙化,凝血功能不好,最担心就是术中大出血,他们的手术风险很高。”姜鸿说,即使手术成功,术后还有伤口愈合不上的风险,很多外科对收治的尿毒症患者,一般采用保守治疗。
当时,若不进行手术,纪秋生很可能会瘫在床上,他身体的代谢会更慢,“几乎活不到现在。”
为了保证手术成功,姜鸿把手术中遇到的问题与现任骨科脊柱二病区主任的王浩多次沟通,与此同时,作为手术的辅助科室——肾病科也做了万全准备。
姜鸿送纪秋生一份特殊的礼物——便携式消毒舱
“庆幸地是,手术中纪秋生各项指标一直很平稳,直到他回到病房,我的心才放下。”回想起当年手术时的情景,姜鸿的眼眶还会微微泛红,尽管前期的所有准备并没派上用场,但她依然很欣慰。
20年里,大大小小的手术,纪秋生共经历了5次,除了胯骨置换,还有2次腹透置管、1次胆结石手术和1次甲状旁腺手术,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姜鸿的“保驾”。
出远门,对他们来说是个“大工程”
现在,做透析已经成了纪秋生的日常,“习惯了,到时间了就去准备,像吃饭一样。”
时常,在肾病科举办的肾友会上,他都会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病友:
透析一定要做到无菌,前半小时把房间打扫干净,用消毒水或消毒灯杀毒;戴口罩进行换液操作。
严格的操作是为了避免腹膜感染,一旦感染发炎,就要及时治疗,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尿毒症患者还要注意不能感冒,感冒一次病情会加重一次,心脏、胃、肠道等都要受损。
另外,营养也很重要,由于尿毒症患者的肾脏功能较弱,每天既要保证身体所需的热量、蛋白质及维生素等,还要控制盐、水、钾、磷、高脂肪及高胆固醇的摄入。
每天一个鸡蛋是他们的“刚需”,无论是每周3次的血液透析,还是每天4次的腹膜透析,都会消耗掉一个鸡蛋的能量。
肾友会上,肾病科副主任姜鸿做科普宣教
2016年,纪秋生退休了,每天出门锻炼散心,日子过得轻松惬意,由于每天要腹膜透析,这样的日子也只能在家享受,对他来说,出远门就是个“大工程”。
目前,因透析耗材无法实现异地报销,外出前,他要先将10天内所需的百八十公斤的透析液,先通过物流发到目的地。20年里,唯一的一次外出,是去深圳参加外甥女的婚礼。
“若在异地购买透析液也能医保报销,那就太方便了。”纪秋生道出了众多尿毒症患者的心声。
如何帮助尿毒症患者“减负”,也是姜鸿一直想办法解决的问题,只要有适宜的新技术她都会积极引进。
三个月前,肾病科专门邀请了内地专家,来解决新疆血透患者疑难通路,纪秋生在姜鸿医生的劝说下也借此机会做了血管内瘘术,即动静脉吻合术,“这是目前理想的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被称为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
肾病科医护人员与肾友们
因为随着透析时间的增加,尿毒症患者的血管因钙化变窄、阻塞等并发症,不少患者血管通路出现了问题,无法满足透析时所需每分钟200毫升左右的血流量。
为解决这个问题,将动脉和静脉连接起来,就可以通过静脉做血液透析了,但在人体内,只有双侧上臂、下肢大血管、左右颈内的血管能满足这条件。
这样不但解决了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对血管造成的损伤,同时也解决了纪秋生这种腹膜透析患者出行的难题。
“这样,我下次出门前,在医院做一次血透,坐火车也不影响,等到了目的地就能接着做腹透了。”纪秋生笑着说。
回想起自己刚刚生病时的情形,纪秋生的声音突然变得低沉:“假如20多年前我能尽早规范治疗,也会少透析甚至就不用透析了。”
本文二维码
相关阅读
-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