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还能经营,好好缩减开支,再对产品销路什么的努力一下,企业有个一两年就恢复过来了。
但是工人不干啊,他们认为欧元已经贬值了,通货膨胀在发生,他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了影响,那么就应该加薪,应该有更好的福利待遇。
然后他们停工抗议,导致企业困境进一步加剧。有的企业明明接到了订单,但是没人生产,企业反而要赔付违约金。
冯宇也不知道怎么评价这些情况,工人为了自己的权益争取,貌似没有错,但是却选择在了错误的时间段。
管理层没能跟工人沟通好,管理肯定也是有问题的,尤其是企业的经营决策方向,必然是出现了问题,否则怎么会亏损,又怎么会要靠着员工减薪或者裁员才能渡过难关?
这里面比较典型的,而冯宇又比较熟悉的,就是汤姆孙集团,曾经的北美电器行业老大,欧洲电器行业巨头之一,也是冯宇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
但后来汤姆孙因不满冯宇的主导地位,跟冯宇的产品发展理念也出现了问题,双方就生出了一些嫌隙。
后来市场证明,汤姆孙在等离子方面的发展是错误的,企业的生产效率不高,销量下滑之后,就入不敷出了。
他们希望冯宇能帮忙,却摆出一副高傲的姿态,让冯宇很不高兴,于是直接拒绝了。甚至汤姆孙希望冯宇用自己的影响力,让华夏减少生产机顶盒,以保证汤姆孙的市场份额。
为了帮外国企业,限制华夏企业的发展,冯宇脑残才会答应呢。
汤姆孙后来又跟索尼、东芝等进行了合作,希望能够挽回颓势,毕竟他们还有许多优质业务,比如一些销售渠道、专利技术等等。
结果汤姆孙再次被日本企业甩开了,因为汤姆孙的生产效率实在是太低了,人工费比日本的还要高,那边是干四天休三天么,看似工时没有减少,但是效率实在是太低了。
汤姆孙认为自己具有也优势的一些专利技术,跟日本的电子、电器企业比起来,也根本没有任何优势,等离子方面汤姆孙研究是不错,但是日本的电子企业才是领导者啊,东芝才是等离子电视行业的老大啊。
汤姆孙就这样,再一次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然后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偏僻,到如今,汤姆孙集团已经陷入了破产边缘。
他们的大部分主营业务,都陷入了亏损的境地,而且亏损额度还在逐渐增加,目前看不到一丝翻身的希望。
汤姆孙的股东们这时候想起来冯宇了,想起了他们曾经最好的合作伙伴。于是汤姆孙集团的董事长亲自给冯宇打了一个电话,言辞恳切,希望冯宇能够到他们这儿看看,给予他们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