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强去给那帮小子分钱,冯宇则把几张纸上面的记着的东西翻译成俄文,誊写到另外一张白纸上。
拿着这张白纸去最近的邮电所,给基里连科打国际长途,发国际传真。
“冯,你真的要设备和技术吗?这个不太好弄,就算弄到了,价格也不会很低。”基里连科这几天也打听了,虽然那几个生产农机具的工厂处于半停工状态,但生产线可没打算出售。
“基兄,我的好朋友,你会有办法的。钱的事儿好说,我保证不会让朋友吃亏!”
“那……好吧,我试试,一个星期内给你回信。”
第81章 扒苞米
国庆节前一天,学校组织所有学生去秋收,这是学校的传统,据说是为了让学生们了解农民伯伯的辛苦,谨记不能浪费粮食。
每个班级里墙上挂着的诗句,都有悯农二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绅的名篇,不过喜欢历史的冯宇却知道,李绅写这两首诗,不过是为了博皇上的喜爱,借此升官。而升官之后,李绅却恢复本性,变得穷极享受,根本从来都不理会农民的疾苦。
虽然冯宇对李绅没什么太大的好感,但这两首诗,确实是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坐着学校借来的大客车,花了两个多小时,来到了哈尔滨北面的一个农场,距离冯宇家所在的农场,也不过就剩一个小时不到的路程。
这块有一片玉米田,冯宇他们学校就是负责将玉米割倒,玉米棒剥出来,聚成一堆,等候拖拉机来收走。
现在龙江主要种植的作物是小麦,然后是黄豆,玉米很少,否则也不会让他们来这么远,这已经是学校能联系上的最近的一片玉米田了。
三个年级,总数五百多人,以班级为单位,学校给大家分配了各班级的分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