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门左边便是酒楼茶馆,这边所需基本上齐全,沿路各种摆摊小贩,酒楼、客栈、茶楼,甚至连首饰铺子都有。不会让人饿着渴着,就算是让人逛两三天也不会觉得厌烦。
早上娇芙和几人在隔壁酒楼用饭,用完饭当做消食走远点逛街,免得和来找赵郁的撞上。
她还特地穿得低调简朴些,让跟着的宋元宋珥也捯饬捯饬。这两人一举一动都跟仗量过似的,透着股正气,哪怕是穿普通衣物,也一眼能瞧出来跟普通人不同。
这两人只接到命令保护娇芙,可谁也没说还得学着伪装自己,但是他们如果不伪装,娇芙就不让他们跟着,怕他们引来别人注意,到时候给她添麻烦。宁可只带连翘出门,宋元宋珥没得办法只能多学门东西。
娇芙扫了眼宋元宋珥,指了指下方来往的普通百姓走路姿态,说话语调,他们这般勉勉强强还行,她道:“索性就这几日时间,要不是三爷不在,你们也不用这般辛苦。”
宋元连答:“不辛苦。”生怕到时候娇芙听闻他们抱怨辛苦,到时候再给他们添几样任务,她绝对是能做出这种事的人。
娇芙笑了笑,看了眼连翘,转身下了酒楼,准备去这几日他们最常去的四方茶楼,茶楼位于京郊官道旁,固定请了一班说故事的人。这几日轮到位六十来岁,穿着大长褂,两鬓斑白、体形瘦削的说书先生。
听说这位老先生姓杨,德高望重,令人敬重,在这京郊哪怕是京城内都颇有名气。
别的说书人说书之日,来茶楼得付五两银子座位费,一杯茶得收二两银子,跟个销金窟似的,不是有钱人压根不敢进四方茶楼。
但每回轮到他上台,不仅不需要座位费,喝茶还只需一个铜板,只不过得自己带茶碗。这让那些想来听书,又没银子听书的人捡了大便宜。
是以他说书那几日,四方茶楼总是人满为患,里外满满当当的坐了不少人,若是去得晚了,只能站在外面窗口处听这位老先生说书。
等娇芙几人过去,四方茶楼厅堂已经有不少人。几人没硬往前挤,而是在茶楼二楼要了雅间,只需保证能听到那位老先生说书就行。
这也是奇怪现象,平日听书附庸风雅乐意花银子的多,轮到这位杨老先生说书那些人就都不见了,人家不愿意与下面那些穷人挤在一处,往往这几日二楼雅间总是空荡荡的。
只听得那杨老先生清了清嗓子,一段经典的开场白后,便直接进入主题,“这回就说说桃源村的故事,话说这桃源村又名王姓村,当中最里头有家王姓人家穷的叮当响,全靠老子种田,王婆子生有四子三女,这年又生下第五子。这第五子生来自娘胎带病,长大后不及几位哥哥,长得得是短小精悍、其貌不扬,偏偏得了村里地主家老爷的欢喜,非得将自家姑娘嫁给第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