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给二老问脉

徐一心拿了脉枕进门:“你们在说我什么?”

“说你人好。”木修远接过她递给他的脉枕和笔纸放到桌面上:“奶奶,请把手腕放到脉枕上面来。”

徐一心像个好奇宝宝似的发问:“诊脉为什么一定要用这个?”

木修远解释:“用脉枕一是可以把手腕寸口部位垫高,更有利于医生触及脉象;二是把寸、关、尺三部脉垫平,利于分别诊断,能更好的确诊病情;三是为了患者体位舒适,使医生更方便上手;四是使寸口部位,也就是诊脉的部位与心脏水平,利于诊断。”

徐家人齐刷刷地点头。

“中医对把脉的研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出了‘脉学’的理论。把脉能知脉搏的强弱、跳动的快慢、节律的齐整等变化,还能了解脉管内血液充盈的程度、血流的通畅情况,以及脉搏波动的幅度等等变化。这是了解病情,作为诊断疾病的一个重要依据。”

徐家人听得似懂非懂。

“奶奶,换一只手。”

好奇宝宝徐一心在线连连发问:“为什么两只手都要把脉?”

“因为左右手的‘寸关尺’所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左手是观察心、肝、肾,右手对应的是肺、脾、肾。”

“哦。”

木修远收手,在纸上刷刷刷地写了两个方子。

“奶奶脉沉,也就是说脏腑有些虚弱。我给奶奶开个了食补的方子,每隔两三天煲一次汤滋补,长期下来可强身健体。”

徐一心把他的本子拿起来看,哈,居然是一手漂亮的行书!完全不像那些老中医写的,除了自己和抓药的,谁都看不懂!

这字,没有楷书的一板一眼,又不像草书那般难以辨认。它不但字体流畅,还形成自己的风格,是幅极好的字。由此可见他的书底之深厚。

徐一心对木修远越来越好奇了。教高数,却懂医,不知道还有没有让人更意外的呢?

把本子上的字一个一个看完后,徐一心满脸问号:“你这个,是方子?看起来就像是我们平常喝的汤啊?”

“是的,这是药膳。奶奶的身体不错,平常煲汤时加点药材进去,慢慢滋养就可以了。这汤品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待我看过爷爷后再写几款药食同源的汤方,每天换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