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都来了,点的自然是最出名的灌汤小笼包,摊子上的生意极好,上的速度也不慢,一会儿就将他们要的几屉包子都端了上来,还附赠四个干净的小碟子,辣油和醋都在桌面上摆着。
店家是一对儿中年夫妇,丈夫看着是个闷头做事的性子,他家娘子倒是负责这些交际的活儿,将这些东西都放下,笑盈盈地道:“几位客官请用,奴家看您几位不是本地人,怕是不晓得这包子该怎么吃,我们这儿倒是有个口诀。”
褚彦文来了兴趣,勾了勾唇,笑问道:“什么口诀,说来听听。”
褚彦文能在京都的风月场所之中广受欢迎,也不仅仅是凭他出手大方,相貌英俊自然也是占了一大部分原因的,这般一笑,倒是有点儿晃眼。
不过出来做生意的女娘们自然外向大方,不像那些深闺中小娘子们那般,见到模样标志的郎君们就矜持起来,但人见了美好的事物,总归是心情愉悦的,更何况这位郎君对面坐着的那位留了须的郎君,亦是相貌清隽,这让这位卖包子的老板娘回起话来更是带了三分笑。
“这口诀啊,您可记好了,就是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再喝汤。”
“行,我记住了。”
褚彦文又自个儿默念了一遍这十二个字的口诀,谢过老板娘,看了看沈伯文,才一拍脑袋,恍然道:“我倒是忘了,延益祖籍广陵府,原本就是南方人,想必应当是会吃这包子的吧?”
沈伯文笑而不语,算是默认了。
既然是出来放松,倒不必在谁先动筷这件事上推来推去,沈伯文请让了一句,褚彦文便从善如流地先动筷了。
沈伯文随后,按照口诀上说的,轻轻提,慢慢移。夹起一个灌汤包,放入已经倒好辣油与醋的小碟子中。
先开窗,再喝汤自不必说。
汤汁入口,极尽鲜美,是在京都吃不到的美味,饶是沈伯文这般不好口腹之欲之人,也不免在心中喟叹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