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页

第五十四章

送走牙人, 又意外地迎来了邵师兄,沈伯文将他请进屋里,邵哲才将来意道明:

“师弟, 你打算何时归乡?”

沈伯文闻言心道,原来是这件事,想了想才道:“许是还要再过几日, 探亲假才会下来。”

他话音落下,邵哲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说实在的, 沈伯文这几日在考中进士的高兴之外,也因此更加想念远在桃花村的家人们,尤其是爹娘和自己两个乖巧的孩子, 离家也有许久,也不知他们是不是长高了,结实了。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问道:“师兄是打算回头将伯母接到京中吗?”

邵哲颔首,“正有此意,房子也已经买好了, 回乡后正好把母亲接过来。”

沈伯文表示理解, 邵师兄家中只有一个寡母, 自然不可能自己在这边住着,将母亲一个人留在长源县, 定然是要接过来的。

又想起师兄这次虽然是二甲进士,但究其学识,沈伯文自认为师兄的绝不在自己之下, 不免问起他之后的打算:“后日便是朝廷朝考, 选拔庶吉士, 师兄应当会参加?”

其实就算自己不问, 他心里也清楚得很,师兄是定然会参加的。

翰林院在大周朝的地位非比寻常,历来都是大周的人才储备库,内阁诸臣有十之八九,都是出自翰林院,庶吉士又被称之为储相。也因而有一句话: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足以证明翰林院与庶吉士的地位和重要性。

只有通过朝考,才能被选拔成为庶吉士,然后进入翰林院学习,为期三年,三年过后,又要经过一次考试,称作散馆,只有在这次考试中成绩优异的,才能顺利地留在翰林院,称之为留馆,被授编修或是检讨,正式成为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