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页

官府不管下葬里头有多少讲究,要得就是一个快。陈老头手脚利索,短短半个月,打出了十几口棺材。

其实棺木本身有很多要求,现下却完全顾不得,陈老头曾经在大户人家手底下做工,听他们供奉的道士僧人的讲过,棺木弄得不好,家宅不宁,多一寸少一寸,说法极多。

但他帮官府做事,容不得自己做主。

陈老头心里对于民风异俗,深信不疑,于是只好边打棺材,口中边念“见怪莫怪”。给官府打上十来年的棺材,任谁都能磨出一身好手艺。

到后来换了新皇帝,天下天平,人却还是照样死,江湖上涌出些寺庙道观的,也开始收那些无人要的尸骨。

官府乐的不管,陈老头也就此失业。

他寻思,自己大半生也没别的本事。你让他去摆个摊吆喝,知道他身份的估计都嫌他晦气。还不如开个棺材铺,继续做这生意。

到底是有经验,营州百姓都信陈老头的手艺。那棺木真是轻重正好,家里什么时段死了人,去陈记门口摇响铃铛,准有人给你开门。

规矩一代代传下来,到现在这代,是一位身量奇小的陈掌柜。

为什么叫他掌柜,是因为他接手第一天,先在店里头安了个长柜子。

可他人矮,站在柜子后面,堪堪只能见个头顶,他倒是乐得开心,不管被人如何说。

棺材铺做生意,从不搞别家商铺那套。

要是隔着个柜子,就好像隔着一层,总不尽心。陈掌柜不管,他说棺材铺也是正经生意,做生意自然要有范,什么是范,掌柜就是范。

也是他们家有口碑,营州的百姓懒得计较,打棺材折寿衣的仍是找陈记。

主街路上走到头,再拐个弯,看到那家虚掩着门,挂白灯笼的店铺,就是陈记棺材铺。

进去先拉铃,老板就会从柜子后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