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一个名叫布·德·布尔的学者在西班牙马德里皇家历史学院档案馆,发现300年前兰达主教所记载的许多玛雅人的传说。在中美洲尤卡坦半岛上居住的玛雅人,他们自称是‘3000年前由天国乘涕竹舟经天之浮桥诸岛,到科沈河畔种豆麦黍粟的农民。’而这个时间段,正好是当年纣王派侯王喜带10余万精兵伐东夷的时候,周武王乘纣王兵力分散成功打败纣王,纣王也自焚而死。可已达山东半岛的殷商大军,已无国可回,大军竟然全部失踪,下落不明。所以有史学家分析,大军当时西归无望,很可能伐涕竹作舟出海,故有部分涕竹舟被黑潮或季风送至中美州之传闻。而且历史上已有先例,13世纪元朝水师征伐日本时遭遇台风,一些船便漂流至北美州夏洛特皇后群岛,当地土人至今还说是元朝水师的后代。”

“这只是传说吧?你用一个传说推断一段历史,未免也太欺负我读书少了吧?”胖子却仍然不信,不住的摇头。

胡清音声调低平,没有任何的波动,继续道。

“当然光凭这点根本无法说明什么。印第安人是华夏移民的传闻还有一些,如他们对娃娃、舢板、河等的称谓有同我国,还有古代美州留下的类似甲骨文的石刻等等。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考古学家在墨西哥venta地方发掘的一处距今约3200年的遗迹中,太阳神庙地下,发掘出16尊高七,八英寸的翡翠蛇纹岩雕像和6块玉圭。其中15尊雕像是黑色的,呈同心圆状排列,都面向一尊红色雕像,玉圭上刻着的便是华夏文字。这些雕像与玉圭是殷商王族的祖先牌位,对当时的人们而言具有至高无上的意义;它们不仅证实史书关于商先世记载的可信,而且证实殷商王族在墨西哥生活过。”

“《山海经》中曾经记载:王亥,地在美洲。之前一直以为是神话传说,但是由于venta出土了殷人祖先牌位,《山海经》等书的类似记载有了文物证据。按《史记》记载和王国维先生考订,可以推断出相土在中美洲有突出成就,王亥则从美洲返回故土,与有易争,被杀,其子上甲为父报仇。”

“所以,以上证据表明以前人们是有可能到达美洲的。话归正题,证明攸侯喜消失后来到美洲的一个最有力证据则是,美洲印第安人之中流传着一首《侯喜王歌》。歌中记叙了侯喜率领二十五族历尽万难终于抵达美洲的事迹。甲骨文‘舟’字是一段剖开的竹子,原产中国的涕竹在本土失踪,却在美洲生长至今。墨西哥西海岸出土的距今3000多年的陶器上,刻有二十多个‘舟’字,即二十五族会师时留下的盟书。25万人集体远走他乡,绝非易事。但是,他们来到了中美洲,在这里会盟。如果会盟是事实,那么对于目的地是明确的,‘舟’字表达了他们对劫后余生的感恩,就和许多民族对葫芦——昆仑的感情相似。”

“夏商周断代工程证实,武王伐纣在西元前1040年代是可信的,殷人东渡应在西元前1044年年初,到达中美洲已是下一个冬天。《侯喜王歌》有‘天国再建冬复春’,表明他们是在冬天到达美洲的。《汉书》说‘船行一年可至也’在商末是同样能实现的。其实,现在能够证明印地安人是商人后裔的证据越来越多,出土的陶片,雕塑还有龙的图腾。玛雅人心目中的天国是在西北方,方向感很精确。以上这些都是相当有力的证据。”

不得不说,胡清音的记忆力相当惊人,这些史料在她的嘴里,就像是家谱一般娓娓道来,如观掌纹。

极其详实的资料,登时让胖子目瞪口呆,无话可说了。

而胡清音所说的这些,也让庄重对于自己的推断更加有了信心。

没错,就是攸侯喜东渡来到美洲,然后在这里安营扎寨生活下来,创造了一个文明。

玛雅文明的开端仅仅比武王伐纣少了一点点时间,说明攸侯喜将当时华夏的殷商文明都播种在了美洲,从而影响到了玛雅人,使得他们在殷商文明的基础上发展创造出来了独属于自己的玛雅文明。

比如那辆指南车,就是攸侯喜带来的文明之一。

想到指南车,庄重忽然心中一动,看向指南车,当看清车上小人指的方向之后,庄重不由道:“我知道攸侯喜为什么要修建这个地宫了!”

“为什么?”比起那些枯燥的史料来,胖子更加对这个感兴趣。当然,史料也很重要,因为这能证明陪葬物的价值。

“你们看这个指南车的方向,那个小人所指的方向便是南方。也就是咱们右手边的这个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攸侯喜整个军队行进的方向却是西方,西方有什么?他为什么要去西方?”庄重循循善诱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