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页

应宝珍看出她的疏离和戒备,笑了笑:“这个时候来找我,是饭馆出了什么事吗?”

她走之前嘱咐胡氏和李柔娘按时出摊,按道理应窈也应该跟在身边帮忙,怎么这个时候跑过来找她?

应窈盯着应宝珍头上的银簪,触及她不施粉黛的素净面庞,目光颤了颤:“你去把你的嫁妆当掉了吗?”

应宝珍没有纠正她的称呼,耐心地同她解释:“阿爷欠赌坊的债还没有还,饭馆也有成本开支,你过几日去书塾也要给夫子束脩。头面摆家里也没甚么用处,当了还能换点银两。”

“我要去书塾?”应窈睁大眼睛,一脸不可置信。

应宝珍点点头:“你也快九岁了,再拖几年开蒙便太晚了。”

应窈紧紧咬住下唇:“可是……”

镇上去书塾的孩子并不多,一来束脩昂贵,能不能念出成果另说。二来农人家中需要帮手,长到六七岁的小孩子便能下地干活,送去读书不划算。

因而周冕中了秀才便得意非凡,看不起街坊邻居。

应宝珍倒是被胡氏送去念过几年,至于应窈……她是万万不敢想的。

应窈晨起听了胡氏骂骂咧咧才知晓应宝珍把自己嫁妆拿去当了换钱。

她知道应家现在生意不景气,换不起债被赌坊打手纠缠。也知道应宝珍有多看重自己的首饰头面,平日连让人看一看都不许。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娇蛮乖张,对她和母亲态度也很恶劣的小姑姑,在李家人要把母亲带回去的时候站出来保护她,忙碌到半夜忙活饭馆生意。把自己的嫁妆拿出来还债,现在还提出要送她去书塾读书。

应窈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听到这个消息就赶忙往当铺跑,一路上因为冒失撞到不少人,被斥责也没有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