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7页

震耳欲聋的铳声在街上回荡着,在铳声结束之后,一队闻讯赶来的军正,也将长铳短铳对准这些人。

“怎么回事?”

从副官那里得知事情的前因后果后,李定国沉默片刻,然后说道。

“当初,他们曾信誓旦旦地向孤做了保证,表示会善待那些苦命的女子,然而他们的所作所为显然同之前的保证是背道相弛的。嗯,这件事,对方有罪,张鸣川同样也有罪,罪罪相抵,但总要给个交待,勒令他和本队战友退役吧,勋田不减,就在本地安置吧。”

李定国之所以会如此安置,是因为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这里需要什么,这里需要的是能够慑服当地土人的人。土人敬威而不怀德,有张鸣川在,至少这里是出不了乱子的。

对于西征军而言,这一天发生的这件事,不过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甚至只是件不值一提的事情。在处置了这件事后,李定国和往常一样,继续处理着各地送来的军报,作为西征军的统帅,尽管有各翼机指挥使负责作战,但是他仍然需要总揽全局。

偶尔的,他会放下信走到地图边,然后在地图上用彩色铅笔标注下一个位置,默默思索片刻,随后又会立即对部队进行调整。

电报的使用,让李定国可以直接掌握各部的行动,尽管因为部队的行军等问题,导致会有一两天的延迟,但仍然可以让他直观的了解到各路的情况,以及各地敌军的动作,然后随时根据敌军的动作,随时调整各部。

跨时代的通信,提高了明军的战斗力,这也是为什么,二十年来,每到军事进攻时,工兵都必须要不记代价的修建野战电报线路的原因,就是为了让指挥官掌握前线的动态,通过各部的报告汇集,很多时候,李定国甚至比满清朝廷更快,且准确的掌握其军队的动向,从而有针对的调整部队的部署。而这种单方面的战场透明,也让明军总能清楚的看清整个战场的动态,为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路军现在太强了一些,可以加强左翼军,从左翼突破……”

就在李定国自言自语的时候,副官又送来了一份电报。

“大王,中路军发来一份电报。”

“中路军那边出事了?”

原本正准备调部署的李定国眉头一锁。

“念。”

“中路军指挥使张孝武电:我路骑三十六营于侧翼扫荡时,私自接纳清虏投降,清虏安集延守将石华善献城投降,其麾下五千兵卒目前正于城外营中等待,如何处置,请晋王殿下训示……”

电报中看似简单的几句话,让李定国的眉头紧锁,他的眉宇中甚至闪动着一丝不悦,私自受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