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页

商队损失越来越大,走这条路越来越危险,丝绸之路于近年,已经开始荒废。杨承祖提出这条路,马洪图愣了愣,随后摇摇头“这恐怕不容易。我们是生意人,可是对面是强盗,还是贪得无厌的强盗。就算我们给了钱,他们还是要杀人越货,这路,太危险了。”

“我当然知道它危险,但是,同样可以看到它所蕴涵的商机。所谓危险,是因为我们一直是想要喂饱他们,对于狼,喂饱不行,必须打疼。只有让他们知道厉害,才能跟咱们安心做生意。这次复套,就是一次力量的证明,我们有力量收复河套,就有力量打到哈密、吐鲁番。只要朝廷大军表现出足够的力量和决心,吐鲁番王,也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再说,他们自己也有通商的需要,我们需要赚钱,他们的商人,也需要赚钱,这个有的谈。至于蒙古方面,等朝廷收回河套之后,我想蒙古人的问题,会解决的。”

杨承祖此时的表现,比起方才谈判时,要友善的多,他微笑着看着马洪图“我知道,晋商人家和蒙古的大汗,有交情。这不是什么秘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商人么,求的是财,不是求气。你们和北虏做生意,是因为有利润,但是我现在是想向员外提个醒,有些时候,脑筋要放灵活一点,不能抱着旧的商路不放。”

他挥了挥衣袖,那份口供被扫到了地上,又从袖子里取了一张地图,在马洪图面前,缓缓展开。

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丝绸之路

晋商人家重利轻义,无节操这些问题,杨承祖在前世就有所了解,在这一世,因为杨记的关系,以及锦衣卫方面的情报,对于这些情况,算是认识的更深入。这是个认钱不认人的群体,于国家并没有多少归属感,也不大可能真的指望他们去为国出力。

他们并没有多少节操,也不介意出卖,与蒙古人做贸易,可以做的心安理得,吞并田地时,也可以不顾吃相。

但即使是有这些缺点,杨承祖依旧觉得,他们比杨廷和那些人更好打交道,也更值得打交道,原因就在于,他们认利益。这些人行事并非没有规则,只是其规则的核心,并不是什么家国大义,也不是为万世开太平,而是很单纯也很直接的利益。

跟蒙古人做交易,因为有利可图,收地,因为那是安家立业的根本所在。只要给足了他们利益,这帮人就可以反水,不会因为坚守着某种义理,而跟人死磕到底。杨记的出现,对于晋商的利益造成影响,所以就遭到了这个团体的打压。但是当杨承祖可以拿出足够多的利益时,他们也完全可以成为暂时合作的伙伴。

那份地图,是一份河套的草图,上面有各部落简单的牧区划分,以及基本的地形地貌,画的很简略,也没有多专业。但是在马洪图看来,这份地图却比那些军用的地图珍贵的多,在上面,标出了不少地方有可能有矿藏,还有各部落对于贸易的需求以及支付能力,各部落头人或聪明或愚蠢,喜欢什么东西,为人如何。部落里一些有权势者,他们的喜好是什么,又该如何与他们建立关系。

这种地图对于商人来说,乃是万金不换的宝藏,有了这份地图,在河套各部都能顺利的贸易,赚取高额的利润。比起自己一点点摸索,不知道要省多少力气。

“这份地图,是我们杨记在河套那边经营时,由掌柜及伙计自己摸索的,未必都准确,算是个大概吧。像这样的地图,我手里还有很多,都是这几年杨记经营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将来朝廷复了套,蒙古人一样需要买我们的东西,到时候,类似这样的地图会更多一些。即使是朝廷收复了河套,也不会把北虏都杀掉,大部分人无非是改做大明子民。事实上,很多蒙古人都做了大明子民,这也没什么不好,他们还是需要买东西,还是需要我们的货物,各位的生意,还是能做下去。”

“等到河套换了主人,那里的地,就要进行重新的划分,河套土地肥沃,不但适合于放牧,用来耕作,其实也很合适。只是蒙古人不善于弄这个,守着膏腴之地,也未必能种出活命的粮食。赵全在河套又扎不住根,否则,怕是他连内附都不会。这次他请求归顺,条件就是要在河套开一片地,供他居住,就是看中了那片地方。这么好的田,我为什么要给他?几位员外如果喜欢的话,这些地,我们可以谈。包括未来的丝绸之路,我们也可以谈。”

现在丝绸之路的运行方式,与海贸类似,番国的使者以朝贡的方式,向大明朝进贡,并在京师进行贸易。再把回赐之物带回本国,进行销售。明朝商人可以在陕西境内,向使者销售自己的货物,获取利润。这部分利润并不算低,但是比起把货物直接销往对方的国家,终究还是比不了。

海贸的巨额红利,几位晋商老爷心里是有数的,但是这个圈子很难挤进去,那些海商不会放他们进来分润,所以他们才想要成为皇亲。现在出了这起刺客的事,皇亲的事,暂时是不能考虑,海商的路,也基本走不通,这条丝绸之路的路子,也就变的有了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