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来到河南新安的时候,项羽指示把秦军的士兵全部安排在城南一片低洼处宿营。
冬天的夜晚,寒风凛冽。突然,秦军驻地的营房被火光吞噬,大火从营地周边燃起,趁着风势,顷刻间弥漫了整个营区。熟睡的士兵在梦中被惊醒,四处逃命,但四周全是大火,根本就找不到逃命的出路。有的侥幸逃出火海,却被大火周边的士兵砍死。一时间整个营房里,火人四处奔跑,火舌四处点燃,凄惨的哭声、叫声和喊声充斥天宇,惨绝人寰。
设在高地的一座营帐里,项羽望着远处的火阵冷冷地笑了。
许多不明真相的诸侯将士,眼看着这幅惨烈的场景,心里仿佛被冰水渗过,冷气四溢,浑身打颤,泪水默默地流淌下来。尽管他们憎恨暴秦的统治,也对被俘虏的秦兵发过脾气,但此刻看到他们在烈火中凄惨的身影,他们的心仿佛被钢针刺伤般的疼痛。在巨鹿战场上,他们领略到了项羽的英勇,在这里他们却感受到了项羽的残忍、冷酷。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项羽命令士兵把那片被大火焚烧的低洼营地全部用黄土掩埋。
章邯没死,他的几位部将也没死,但此刻他们的内心一定像被刀绞样的疼痛,泪水只有向肚子里流。能说什么呢?败军之将,就是这样的处境。
队伍继续西进,不久就抵达了函谷关。
函谷关是秦国通往中原的一道重要关隘,项羽率军抵达时,但见关门紧闭,关上红旗招展。项羽知道这红旗不是秦国的旗帜,派人打听后才知道刘邦已经入关,抵达咸阳,派兵驻守此关的正是刘邦的军队。项羽一听气不打一处来,下令立刻攻城。
尽管在此之前,刘邦就得知项羽正率兵向函谷关挺进的消息,并且他还加强了函谷关的守军力量,但还是经不住项羽军队的轮番进攻,这里不久就被攻破了。
项羽率军入关,赶到鸿门驻扎。鸿门在咸阳的东边,距刘邦驻军的灞上仅四十里路。
项羽在鸿门驻扎后,就开始紧锣密鼓地策划攻打刘邦。他已经得到了刘邦想在关中称王的消息,并看破了刘邦派兵镇守函谷关不让他西进咸阳的意图。
这时候,范增不失时机地给项羽进言:“刘邦在年轻时,又贪财又好色,是个酒色之徒。这次他进了咸阳,不但没有抢占财宝,霸占美女,反而把咸阳宫的库房都加了锁,说明这家伙有在关中称王的野心。将军应该马上发兵消灭他,不然以后和将军争夺天下的人恐怕就是这个刘邦了。”
项羽一听,正合他的意愿,更坚定了他攻打刘邦的决心。也就在这个时候,刘邦手下的左司马曹无伤偷偷地来到项羽营中。他告诉项羽,沛公正积极准备在关中称王的事情了,还说要拜秦王子婴为丞相,想把秦皇宫里的所有金银珠宝全部归为己有。不知道曹无伤是真的听到了什么风声,还是自己的主观猜测,此刻跑来把这种信息传给了项羽。
正准备对刘邦下手的项羽听了这话,怒火中烧。他马上传令下属:做好一切准备,第二天攻打刘邦,务必一举拿下。
项羽这个决定被他的叔父项伯听到了,心里暗暗着急。项伯是项梁的弟弟,他一直在军内做事。项梁在定陶战死后,项伯便留在侄子项羽身边出谋划策,项羽对这位叔父也很尊重。项伯听到项羽的决定后,并不为刘邦担心,而是为那里的好友张良担心。因为当年他杀人逃到下邳时,是张良收留了他,并把他隐藏起来,躲过了秦兵的追杀。今天遇到这种事,项伯知道必须告诉张良,让他连夜逃跑,也算是对当初救命之恩的回报。
这样想着,项伯便连夜快马赶到了刘邦军营。见到了张良,就将眼下的危机状况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他,让他连夜逃跑。
可张良却说:“沛公有了危险,我这时绝不能够自己逃跑,这么做太没有情义了。你等一下,让我去告诉沛公。”
项伯想拦他又拦不住,也只好在帐内等待。
刘邦知晓后,立即来见项伯,兄长兄短地叫。他一边毕恭毕敬地把项伯让在上座坐下,然后非常诚恳地对项伯说:“我进关中以来,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只是把府库封存好,安抚一下秦朝的官员和百姓,在灞上等待项将军的到来。至于派兵把守函谷关,是因为时局较乱,担心小股的秦军攻关,防止意外发生,哪敢擅自称王呢?这些还请兄长回去向项将军说明。”
这些话,其实都是刘邦和张良刚才商量好的。
项伯看到刘邦的态度很诚恳,就说:“话我可以给项将军说,但最好还是沛公能亲自前去说明。”
刘邦忙说:“可以,可以。”
项伯说:“要去的话,明天一早就去,晚了恐怕将军要率兵攻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