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这个名头,像是一把寒光四射的利刃,就插在太极殿上,能为人所用,也会被它所伤。
夏侯至缄默片刻,问道:“你们可曾想过,若是不成,是什么样的后果?”
李丰深深望着他,字字清晰:“想过,破釜沉舟而已,我等自然是压上了宗族性命。”
在刘融和桓睦明争暗斗的那些年里,李丰游刃有余地当着他的墙头草,到如今,是发生了什么让眼前人竟也有了破釜沉舟的魄力?夏侯至没有力气多想。
“太常,事成,则擒乱臣贼子固大魏江山社稷。事败,则是我等的命罢了!为江山社稷流血在所不辞!”李丰语调铿锵起来,目不转睛地看着夏侯至。
夏侯至心境恍惚,好半晌,他低声道:“我记得,太傅去后,他待你还算器重。”
这个他,仿佛连名字也带着某种不详,李丰心里咯噔一下,苦笑道:“并非器重,只为拉拢,若是太常肯为他所用,他恐怕也是如此。只是,太常天生一副傲骨,自然不屑任何汲汲营营之事。”
说着,目光试探地在他脸上盘旋了片刻,“这件事,我等就当太常应下了?”
夏侯至闻言,笑了一笑而已:“安国,兹事体大,太过仓促只怕要坏事。”
残茶已冷,话也差不多说尽,李丰一抱拳:“太常不必担忧,此事我自有主张。”
“还有什么人知道?”夏侯至抬眸,追问了句。
“国丈,侍中。”李丰答道,夏侯至听他跃然的语气,依旧眉头不展:即是密谋,如此行事未免太过张扬了。
他觉得有些疲惫,最终的态度不过不置可否,送客时,反倒是这两父子十分振奋,夏侯至忽然觉得天地与人都是如此的陌生。
“太常,请留步!”李丰深深作了揖,和儿子一道,带着无限的满足离开了。
他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没有尽头的夜色里。
唯有那两盏大红灯笼,依旧在冷风里寂寂地摇。
公府里,派出的探子借夜色的掩盖,悄无声息潜了进来。跟着进来的风,吹得火苗一晃,此人一身黑,犹如鬼魅,快速地附在桓行简耳畔私语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