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正始十一年 蔡某人 1553 字 2024-03-15

几日风尘,嘉柔早偷偷闻过了自己身上味道,起先还计较,后来索性不管了。不过此刻,眼见着院中雕梁画栋,假山奇石,一株株月月红开得犹似春深,也打不起精神来。

草草洗漱,换了干净衣裳,嘉柔不见桓行简踪影,不知他在前堂忙些什么。这场景,总觉眼熟,嘉柔蓦地记起辽东旧事。可不是么,当初她在那府衙的后院好像就是此刻情形了。

只不过,她何其幸运,并非落难一方。

日落黄昏,桓行简往她这里来时,刚走到窗下,身后虞松追了过来,气喘吁吁告诉他:

“王凌已被押行到项城一带,不肯走了,托人问太傅讨几颗订棺材的钉子。”

太傅刚咳出了血,用过药睡下,虞松自然不敢惊动他。此时,早从石苞那得知桓行简身边的少年郎,实是女眷,顾不得避讳跟到后院来要主意了。

桓行简脚尖一调,转过身来,饶有兴味地“唔”了一声,讥讽笑道:“看来,他不死心,把钉子立刻给他送去,多多益善,省的他棺材板订不牢。”

虞松匆匆应了,刚跑出几步,又被桓行简叫住,“他要是识时务,就不该想着回洛阳,趁早自裁,免得受廷尉之苦。你让人看好了,若是他聪明肯自我了断,尸首立刻送回寿春,挂在城头,太傅这是全他甥舅之情。”

那双隽秀的眼,噙三分笑意,再加上甲胄除去一身燕服,看得虞松也是一恍,心道,日后诸事看来不必再请示太傅了,忙点点头,领命去了。

这番对话,一字不差地落在嘉柔耳中,她人在窗下坐着,听得心中发紧。不知该庆幸,还是什么,父亲离开寿春城是明智之举。

一打帘子进来,桓行简看到的便是双眉紧锁的嘉柔,一笑置之,自斟自饮:“怎么,还因为辽东的事积怨在心?”

嘉柔将手中帕子一展,终于忍不住开口:“卫将军,令狐愚早已身死,还有太尉,我在辽东听父亲和毋叔叔说起当世良将,提到了他,人既已伏诛,何必还要再去羞辱他们的尸首呢?”

偏过头,轻轻一吐茶梗,桓行简不大能喝得惯寿春城里的雨前茶,他皱眉笑:“不仅仅为此吧,你父亲上回给你的书函里说,王凌待他礼遇有加,你早先入为主也觉得他人不错了,是不是?”

嘉柔摇头:“是,也许有的吧。不过我不信他谋逆,来时,我仔细看了寿春城外,农人秩序井然,说明寿春城的百姓安居乐业很太平。太尉已近八十,若真想造反遥控朝廷,何必去立几十岁的楚王?楚王又素有英勇之名,他若立,再从宗室里拥立个年幼懵懂者岂不是更好操控……”

“啪”地一声,桓行简将茶碗重重一放,眸中转动寒光:“好柔儿,看来这两天你苦思冥想了不少事,你我今日,是注定话不投机半句多了。你现在,只该庆幸你父亲没跟王凌勾连,继续逍遥他的江山湖海,其余的事,不是你要操心的了。”

相识以来,他头一次对她如此严厉,嘉柔被他强捏着下颌抬起了脸,桓行简凝视有时,语气依旧:“我是要一朵解语花,不是请先生听教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