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思凝:“白日做梦不如脚踏实地地好好规划自己以后的出路。你在谈的那个姑娘,人不是在上海么,你不往大城市走,待在五线开外的小城镇能有什么出息。”
骂完,柳思凝踩着高跟鞋走了。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应该算是柳思凝第一次打击韩沉西,主要是他的决定落在她的耳朵里,听起来太天方夜谭了,也太......窝囊了。
如今的时代发展迅速,但凡有点志气的小孩,削尖了脑袋往北京和上海走,以求在光鲜亮丽的城市混个体面。
可韩沉西到好,选择蜗居家乡去干一份上不了排面的工作,柳思凝不知道他是不是一时头脑发热,糊涂了。
她冷了他两天,让他静下来思考。
哪想,再找他,他还是那个态度。
柳思凝简直气不打一处来,她不解地问:“你怎么会突然有这个想法呢?”
“突然么?”韩沉西笑了笑。
不突然。
柳泊涟去世后,韩沉西最大的感悟是两个词组,“来得及”和“来不及”。
他过于敏感和重感情。
他想在来得及的时间里把来不及做的事弥补了。
自始至终他做的任何决定都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在大家伙一蜂窝地往外企投简历时,他不盲目地随波逐流;在人人向往大城市的年代,他更不虚荣地在意别人的评价。
他只是单纯而简单地要去干好一件事。
然而柳思凝不懂他的心里,她觉得他是轴在了某个点上,钻牛角尖呢,不过她拗不过他,最后妥协说:“反正不急这一时,你先去熟悉熟悉市场吧。”
韩沉西欣然同意。
厂里的货物销往常熟、兰溪、晋江、淄博、青岛等地。
柳思凝问他的意向。
韩沉西随手翻着办公桌上一沓运货单,没立刻回答,好半天过后,翻页的手突然顿住,目光落在“南通”这个城市名上,脸上有了笑意。
作者有话要说:纱支大家理解为纱的粗细就成,比如有16支、21支、32支、40支、60支和80支。
数字越大,表示纱线越细,织出的布越柔软。
比如,16和21,这种低支纱,织出的布主要用作牛仔面料。
40/60和80,高支纱,可以做上衣或者床上.用品,大家的床单被罩,好一些的都是60X60 或者60X80做的。面料标识上应该有,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我也是个外行,被科普的。
然后,说一点,韩沉西的行业参照有原型,我一个学长。(注意,是背景取材,不是真人哈!!!)
第7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