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若内情果真如此,能谋害小皇子的人想遮掩一桩民间命案,简直易如反掌!

想通此节,沈有望坐立不安。

红丸案在朝堂掀起了怎样的风浪,他入仕多年,岂会不知?那背后的主使定有通天手眼,诡诈手段,横遮宫城内外,绝非他一介小小县令所能比的。事涉皇权之争,其中的腥风血雨远超常人想象,一旦卷入其中,便是将阖家都送上风口浪尖。

但案子难道就不查了吗?

沈有望当然做不到。

身在官场,听过太多仗势压人、销毁罪证的事,他怕邹家的事亦被人轻轻压下,事先将涉案的供词、仵作验查结果等物单独藏起,而后想出破案的另一条途径——京城之大,黎民万千,为何是邹家的孩子被盯上?仅因油店里下手方便?

沈有望深思过后,将目光投向了五仙岭。

那里道观林立,难免有心术不正之人混杂其中,借着道家炼丹采药为掩饰,暗中炮制毒药。

而邹家就住在五仙岭旁,下手极方便。

想通此节,沈有望将心思扑向道观。

因与其中几位道长相熟,沈有望便借访道闲聊之机,探问道门中炼丹配药的奇谈。因着案情牵系,他闲谈时格外留意,后来终于得知,五仙岭有位道长极擅配药,有许多秘方不为人知,据说能令人飞升成仙,也可杀人于无形,不留半点痕迹。至于那位道长是谁,却是再也问不出来了。

这般明察暗访,到底惊动了旁人。

那日傍晚,他便被人约到茶楼,晓以利害,许以重金,劝他切勿深究,将邹家的案子以疯妇臆想为由含糊过去。

沈有望纵不认识那人,也约莫能猜到来历——

五仙岭下多是襄平侯谢峤的产业,他这当县令的都得避让几分,旁人谁敢在谢家的地盘兴风作浪?而谢峤既出,足见左相、顾家皆是遭了陷害,蒙冤不白,至于像邹家这样受牵连的无辜之人,更是不知凡几。

沈有望断然拒绝。

没多久,他便被人诬以贪墨之罪,锒铛下狱。

谢峤只手遮天,指使人在案子上做了手脚,令他百口莫辩,费尽口舌也未能换来半分清白,反倒被迅速定了罪名。也是在入狱蒙冤之后,沈有望才明白,那些个门庭巍巍的公侯府邸之所以屹立不倒,背后盘根错节的势力、隐蔽狠毒的手段,绝非他这般毫无根底的小官能比。

牢狱阴暗,磨尽傲气斗志。

谢峤便是在那时露脸,劝他认命。

因新任的万安县令未能找到邹家案子的卷宗,谢峤心存忌惮,便以沈蔻母女的安危为由,逼他交出查到的所有证据。

沈有望岂会屈从?

以利相交者利尽而散,他若当真交了那些东西,谢峤在毁尸灭迹后再无顾忌,想碾死沈家人轻而易举。遂拼了浑身的傲骨胆气,将手里藏着的七分证据说成十分之势,说他已将此事秘密托付于江湖朋友,而后与谢峤谈了场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