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识海中“唯我”道心激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意境发出,诸多道心同时发动,帝心震荡不已,乔坤恢复心神,上前恭敬行礼,“我以为大德不避因缘,不畏因果。”
“不昧因果罢了。”接引道人露出苦笑,“我遵从运转世间的一切业,逃避也是业的一部分。既然你来了,我便坦然接受,念一段经给你吧。”
这是接引道人亲自念的经文,是莫大的机缘,但乔坤却没有兴趣,“我此来求大德帮我救一个人。”不是来听经文的。
接引道人自然知道乔坤来此为何,“我救不了,我没有和她的因缘。只有你有这种因缘能救她。”
“那要怎么救呢?”乔坤知道接引道人的救不了,是因为他只是应身,因缘而化,应缘而生。但是接引道人有自己的修行,不会拒绝因缘。
“得我授记,无余涅槃,接引灵性,回驾慈航。”
只十几个字便让乔坤明白要如何救夏花,西方教认为“缘起性空”,在空性中,在清净彼岸中有世间一切的倒影痕迹。只要乔坤将此身所有舍弃,进入无余涅槃,沉入一切的“空性”中,便有可能找到夏花在空性中的痕迹。
然后他再从清净彼岸中出离,返回现世,就能够完成救夏花的第一步。
但是这做不到,或者说基本做不到。
从现世的此岸到空的彼岸,之间有无限远,便连尘世这个大的苦海都不能与之相比。
以如今乔坤的修为法力,将所有法力、色身都化作动力,也未必能从此世到达那清净涅槃彼岸。
更不要说还要做到“无余”,“无余”便是没有余数,连自己都不在,他又如何还能想到找夏花的灵性呢?
而且无余之后,他更无力回驾慈航,返回此岸。
接引道人又道:“或者求证如来,不在此岸,不在彼岸,不在中流。”
如来。听到接引道人的话,乔坤对于由“空性”中感悟一下子清晰起来。只要他能证得如来,不在此岸,不在彼岸,不在中流,亦在此岸,亦在彼岸,亦在中流,就能救夏花。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感应又起,原来一切早有因由。
乔坤大概明白接引道人所谓“你不该来,也不该你来”的意思。“大德,我只是乔坤,而非是乔达摩。”
他是乔坤,就不可能是“如来”。乔坤只是死在化血阵中的小人物而已,如来应该是“多宝”,或者是乔达摩。
接引道人却轻轻摇头,“所谓乔坤,既非乔坤,是名乔坤。所谓乔达摩,既非乔达摩,是名乔达摩。”
乔坤瞬间感悟到接引道人的意思,达摩意为“觉法”。他双手合十,“既如此,还请大德教诲。”
莫名其妙走上这条路,事已至此,他不想知道为何是他证“如来”境界。
因为这是他改变不了的事情,这定然是诸多大能博弈的结果。
可能是羲皇早些时候落子,为的就是让他先一步证得“如来”,取代后世的那位佛祖,早早布局下一个量劫,掌握主动。
或许羲皇当日让他救比干,也是为了这一天他相借“七窍玲珑心”的时候少一些因果。
也可能是在原本的宿命中,他就是那个“如来”。只是有人提早做了布局,改变了他的宿命,让他与原来的宿命相违背,成为乔坤。平心娘娘让他改修成无漏之躯,阻止他修行法身,就是为了避免他感悟自身的“空性”。
或许现在他走上求证“如来”的道路,是宿命的力量开始调整,让一切归位。
或许再更早的时候,他的宿命就被人动过手脚,或许他生来就应该修行西方教功法,参悟“空性”。
但这些他不愿再想,也不在乎,他只想做自己想做的。
他不在乎什么偶然和必然。
他现在只想救夏花,从接引道人那得到授记,无余涅槃,或者证得“如来”。
或许一切早已经注定,就在他感悟出“天上天下,惟我独尊”道心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