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长淮走到了那最里面的石碑顶端拿出了一个卷轴,递给了姜凌。
姜凌接过卷轴打开后发现有着父皇熟悉的朱批,只是那上记录的事件让人从头凉到了脚底。
十三年前,东瑜与丝南起了争端,在西疆守边关的是隋家大公子隋辛。
战事一触即发,但是那年东瑜国境内颇为波折根本分不出多余的兵力去支援。
隋辛回传军情等待朝廷定夺。
此前西疆支援南部评定战乱拨出去五万人至今还未归还,整个西疆只剩下五万守将,但丝南按照情报来看派来了十五万之上的兵力。
西疆根本抵挡不住,无异于以卵击石。
而且西疆一旦被破,他身后是平坦的中原腹地,敌军就可以长驱直入直指首都。
先皇那时还在南部亲临前线,计国公监国,那时计国公还是先皇最信任的臣子,最可靠的兄弟。
战报送到京城的时候所有大臣都慌了神,丝南这是趁着东瑜战火纷起也要分一杯羹。
就算他们能在中原劫住丝南那么也是损失惨重,所以西疆是必定不能破的。
但是五万人如何能守住十五万人的兵力?
计国公给出了答案。
西疆丹彤谷,两片悬崖高耸,正好用于迎敌,那时兵部传出的指令是隋家军三万兵力前去迎敌,两万留守等待援兵。
只是留下的两万守将确实等到了援军,只是不是几万大军那么简单,而是——
丹彤河上游溃堤,洪水汹涌而至,隋家三万兵力和敌军十万大军全部命丧丹彤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