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虽然夏桐只是个十四岁的女孩,大她二十岁的李幼青面对她的提问时却不受控制的感觉紧张,大概是这个女孩实在太有本事了。

在有本事的人面前,没本事的人心虚也是很正常的。

思索了几秒钟,李幼青坦言道:“实话实话,我还没想好具体要做什么生意。我做饭其实还挺好吃的,虽然小光和小明说和姐姐比起来差远了,不过我相信我好好练练的话,也可以提高厨艺。但是做餐饮行业应该挺累的,我现在的身体也不允许,所以我想等以后身体养好了再做这个生意,现在能做什么,我暂时还没想好。”

夏桐说:“我倒是有个主意,不过你要实现和张医生商量一下,取得他的同意。”

李幼青的眼睛瞬间变亮:“什么主意?”

夏桐看着这个足有八十平米的院子说:“你可以做保管自行车的生意。”

海州在几年之后会发展成为南方沿海最发达的城市,也是国内三个一线城市之一,现在的经济环境已经比另外两个城市活跃许多。

所有内地接下来会流行的东西,比如说喇叭裤,比如说DVD,比如说录像厅……这些都是从海州流入内地的。

张医生这所房子正好就在商圈附近,海州周边的县市或者村民进城,一般都会来这附近逛一逛。

而目前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他们把自行车放在商场外面担心丢失,有这样的心理,逛街都逛得不尽兴。

如果有了专门保管自行车的地方,那就没有后顾之忧啦。

保管的时间就定在早上十点到下午四点,这样的时间也正好符合绝大多数人出行的习惯,李幼青也不耽误照顾两个孩子的饮食起居。

做保管自行车的生意最大的问题就是场地以及场地的便利性,完全没有技术含量,也不用劳心劳肺劳力,简直就是为李幼青量身定做的。

夏桐说完,就连李光和李明这两个小的都知道这是非常适合他们妈妈的活。

别看李明只有八岁,一年级也只上了一个学期,脑子转得倒是很快,他兴奋地说:“一辆车保管费是一毛钱,一天能保管一百辆车的话,一天就是十块钱,一个月就能赚三百块钱哦!”

弟弟这么能干,哥哥也不甘落后,他丈量了一下,说:“院子里一次性至少能放两百辆自行车,也不是每个人都能逛几个小时,没准一个小时就来取车了。再遇上商场搞活动的日子,要保管自行车的人肯定更多,一个月三百块还算少的了。”

兄弟俩说完之后,都看向夏桐和夏远,那表情分明就是在求表扬。

夏桐也不吝啬对他们的夸奖,说:“你们俩真是太棒了!学以致用,把你们学过的知识用在了生活中。看,这就是读书的用处,你们要是没上过小学,恐怕是不会算这些的。现在你们俩来回答我,读书好不好?”

李光李明扯着嗓子喊:“好!”

“以后如果遇到苦难,你们会克服困难坚持读书吗?”

“会!”兄弟俩非常坚定地回答。

加下来的几年,随着很多人上演一夜暴富的神话,很多在校学生萌生了这样的想法:读书有什么用,还不如趁早出来赚钱。几乎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人突然退学去做生意,然而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