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婶本身也不是诚心拒绝,见对方一再坚持,就红着脸收下了,转身就十分热情的把仪敏几人引入家中,让两个儿媳出来招呼。
给两位夫人搬来凳子,大婶连忙指挥道:“老大家的,赶紧去烧两个菜,快一些,老二家的,去村头打肉,要最好的!”
又转身对仪敏两人笑道:“夫人稍等,我这儿媳手脚麻利的很,一会儿就好了。”
大婶说的不错,知道客人要得急,那位大儿媳极快的从鸡窝里摸出两个鸡蛋,先做了碗鸡蛋汤送上来,又送来一篓煮好的玉米,这才着急慌忙的回到厨房继续捣腾。
正好二儿媳也买了肉回来,同样进了厨房帮忙。
仪敏就着鸡蛋汤啃玉米,她倒不是很挑嘴,一碗汤一根玉米吃的很开心。馒头、炒肉片、白菜豆腐、再加两碟家常咸菜,一顿饭也就对付过去了。
在仪敏放下碗筷的下一秒,卓沅手里吃了一半的玉米也放了下来。她本就不饿,一颗颗的掰着玉米粒吃,也不过是为了陪对方罢了。
吃饱喝足,仪敏也有心情和大婶唠嗑了。
她有意问,大婶也不隐瞒,于是她们很快就知道,大婶夫家姓赵,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家里有十亩地,她丈夫和儿子都在地里忙活,女儿就嫁在本村,隔几户人家就是。
仪敏真心实意道:“大婶真有福气!”
可不是有福气嘛,家境殷实,无衣食之忧,男丁充足,平时不用下地耕作,儿媳眼看很贤惠孝顺,就连女儿也离得近,想见就能见到。
这就是封建社会最平凡的幸福了。
大婶嘴上谦逊,却骄傲的挺起了胸脯。
他们赵家在这村里可是中上等的一批,又举家和乐,一家人过日子有商有量,兄弟齐心、妯娌谦让,再是美满不过了。
她一向以此自得。
一直在一旁听着没说话的卓沅突然开口问道:“这村附近有池塘吗?”
仪敏一愣,先想到了路上遇到的大汉,随即又回忆起这一路入村,并没有看见池塘,连一个小水洼都没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