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那班长来做一辩,到时候立论稿就要辛苦你了。】
只不过这会儿想着“一辩对新手来说好处多多”的苏迢迢没料到,自己在不久后的将来,竟然也会因为上述的种种理由被死死地摁在法学院辩队的一辩席上,只能在深夜两点一边默默流泪一边给某人一次又一次地发“一辩稿(4).docx”。
这头苏迢迢的回复发出去不久,又有人问:
【团支书:学委,那剩下来是不是就四辩最难了啊[流泪]】
【团支书:你之前当队长的时候是四辩吗?】
苏迢迢看到后回答:
【四辩作为最后拥有发言机会的人,对能力的要求确实比较高。我们总结陈词一般分两部分:上半部分需要概述我们今天和对方辩友达成的共识以及产生的分歧,所以四辩必须要有大局观,需要全程跟上辩论的节奏并且头脑清楚,知道我们和对面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到底应该和对面打什么;
【下半部分就是最重要的部分,不论是打定义战还是判准战,在这里多多少少要“升价值”,把辩题大而化之,上升到道德、人性、各种哲学主义、“人是目的不是手段”这类高维度的东西,进而让我方观点立于道德高地。优秀的四辩在优势局能做到一锤定音,在劣势局也可以力挽狂澜。】
她介绍完四辩,才想起来回答对方的问题:
【虽然很多辩队队长都由四辩担任,不过我以前是打三辩的。在一些赛制里三辩的主场叫盘问,对面一二四辩得一块儿站起来等我点名,点谁谁就得回答,规则上又不能打断我的质询,在赛场上发挥起来会很爽。】
【副班长:?!】
【副班长:还有这种好事?】
【副班长:那我能来打三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