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页

让许疏桐无奈的是, 祁正现在的同事的家属, 也不知道从哪里得到的消息, 说许疏桐特别擅长给中高考的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许疏桐刚刚把大学建筑学院的院长送走, 就被好些个中年妇女堵在家门口。

这些人, 不仅仅是祁正同事的家属, 还有家属的朋友。

许疏桐非常理解家长们的心情,为了孩子,愿意做任何事。

可是, 谁能来理解她?她刚刚来这里,还不到三天的时间,白天熊添才帮忙带孩子,她要花时间把屋子收拾好。很多从柳城运过来的东西都是这几天陆陆续续到的,有些收拾的活不可能一股脑儿交给桂姐和临时找来的钟点工。比如书架上的书,应该怎么分类,许疏桐需要亲力亲为。

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突然跑来这么多家长,恨不得让她立刻投入给他们的孩子辅导的工作中。

哎!怎么总是有人觉得让别人帮助自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况且许疏桐也就七年前亲力亲为地做过给孩子们辅导的事情,那之后,许疏桐就采取了一届带一届的方式,她没有再参与。

怎么一届带一届呢?

许疏桐亲力亲为的那一届,很多孩子都考出了非常好的成绩,用后来的话来讲,都是非常合格的小镇做题家。那帮孩子,特别擅长于考试。

他们毕业之后,寒暑假在家里,许疏桐也没让他们闲着,把家属院的孩子们都集中起来,让他们带着学习。

当然也没让他们白干活,许疏桐让邓姐他们拿出一部分钱,成立基金。给小老师们发工资,给考上好大学、好高中的孩子们发奖。

这些年,柳城家属院的孩子们,只要智商达到普通人的标准,并且愿意学习的,应该在同龄人里,都非常富有。

特别是考上重点大学的,拿到录取通知书,就能拿到几万块钱的奖金。彻底实现经济独立,不需要再依赖父母。

这种模式,是否适用于她现在所处的环境?

许疏桐觉得肯定是不行的。

柳城家属院里之所以能够搞得起来,完全是天时地利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