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千百种答法,也可能勾出皇帝千百种应对。
这算是什么?要她表忠心示弱,还是要她展露实力?
穆明珠在紧张的思索下,额头不觉沁出汗水来。
皇帝穆桢轻轻一叹,不待她回答,低声道:“扶苏之死,死于子不信父。”
当假圣旨传到边境,扶苏接旨便要自裁,而镇守长城的将军蒙毅反倒阻拦、认为其中有诈。所谓的“子不信父”,说的便是扶苏不能信始皇帝对他的父子之情,立时便接受了父亲要杀他这个事实,甚至还不及曾跟随始皇帝的将军蒙毅更相信皇帝的“人性”。
当然秦时扶苏之死,究竟根源何在,历朝历代众说纷纭。
但此时皇帝穆桢选用了“子不信父”这一说法,自然有其深意。
皇帝穆桢说的是秦始皇与扶苏,却又并不只是秦始皇与扶苏。
她是以古喻今,在说她与穆明珠之间的关系。
穆明珠当初见了废太子周瞻的下场,便退了预政,自此无心政事,只问风月,岂不是也是“子不信父”“女不信母”?认为皇帝会因为权力争斗而杀了她这个女儿,所
以退避三舍,不敢染指政务。在扬州屡次不奉召归来,一定要靠自己之力证明一切,最终还要设下种种计谋而来,先是落水又是重伤……
桩桩件件,穆明珠固然聪慧,皇帝穆桢却也不是吃素的。
她从血腥宫廷路上一路杀出来,做了十五年的皇帝,不需要太多的证据,便可以看穿穆明珠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