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

电影第一幕的剧情发生在一个平淡无奇的清晨,初一,是谢牧按照惯例要来后院向老太太请安的日子。

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封建政权在当时已经不复存在,许多旧习被纷纷废除,但在这个位于南方的大家族里,晨昏定省的规矩依旧保留着。

只是因为老太太身体不好,谢牧这个孙子每月只在初一和十五的时候来向她请安,平时不多做打扰。

李鹤导演喜欢用插叙的方式讲述一个故事,在开头这一幕的剧情背景中,骆与时饰演的小章子已经开始了他作为“谢牧”的伪装生活。

所以如何能让部分细心的观众察觉出“谢牧”的异样并引出接下来的剧情,就是李鹤导演布置给骆与时的第一项任务。

“要让人觉得他就该是谢牧,却又不该是谢牧。”

这是李鹤导演的原话,陆曜听骆与时复述过后连着琢磨了好几天,一直毫无头绪。

按照剧本上的设定,谢牧临病死前瘦到几乎脱形,完全看不出个人样,这才轻易地让小章子顶了身份。

再后来小章子离开乞丐生活后慢慢恢复正常体型,因他和谢牧长得很像,外人也只觉得谢牧是大病一场才长得和之前有些不大一样,却也没差多少。

毕竟谁让谢牧以前完全就是个被酒色掏空了身体的草包呢?哪天的脸色不是青白就是挂着硕大的两只黑眼圈,表情阴郁,从没人仔细地盯着那张脸注意过他的五官长得如何,换成小章子后,“谢牧”身体养好了,脸色也变得好看,可不就该换个模样么!

在电影里,骆与时不仅演身为男主的小章子,同时还是真谢牧的扮演者,拍定妆照那天陆曜也跟着去看了,明显能从妆容上看出两人的不同。

但,让骆与时在这第一场戏里,且还是真谢牧从未出场的时候就做到让小章子“就该是谢牧,却又不该是谢牧”,这可怎么整?

被演技限制了想象的陆曜如是问。

“没关系,等拍摄那天你就能明白了。”骆与时笑着说,刻意卖了个关子。

于是拍第一场戏这天,陆曜早早地就和骆与时一起来到了片场,准备抢个能近距离观看到骆与时演戏的好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