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页

民间对他充满赞誉,就连一些性子古板的老学究也夸他写的故事构思精巧不落俗套,虽达不到奉为经典的程度,却也不乏一些警世道理。

警不警世,容卓不知。

不落俗套?他一听便要笑了,不外乎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罢了。

他对这类写书之人向来没什么好感,何况这位临安公子笔下的人物还深受叶倾倾喜爱,他就更不待见此人了。

不过本着知己知彼的道理,今儿个还正好遇着了,他决定看看这位临安公子写的书,究竟是怎么蛊惑人心的?

容卓吩咐道:“冬子,你去买一本来。”

若是从前,小冬子听到皇上的吩咐立马照做就是,然而他现在却犹犹豫豫,犯难道:“少爷,这一时半会恐怕买不回来。”

说着指了指车外,这一会儿功夫,队伍又增加了十来米 。

若是真老老实实去排队,自是不知排到何时。

容卓不以为意地收回视线,抛出份量十足的钱袋子:“买一本,懂吗?”

小冬子立马懂了,爽快应声:“奴才这就去!”他捧着钱袋子,笑呵呵地跳下了马车。

原以为钞能力在哪里都惯用,却不成想,这次很快就失了灵。

小冬子在书斋门口接连问了好几位刚买到书的小姐,她们都不愿意将书转让,出多少钱都不卖。

小冬子仔细一打听,方才得知原来是书斋为了避免他人倒卖书籍,特意给每位购书的客人做了登记,若是她们将书转卖,便无法获得临安公子亲笔签名的书签。

“有点意思。”容卓道,“是个好办法,可是漏洞也很明显,她们可以让家中亲人代为购买。”

小冬子点头应道:“奴才方才也是这么建议她们的,可是未有一人同意,说是唯有连续三日到书斋盖花印的人,方能获得临安公子的书签。而且下一次发售新书时,得需书、花印、登记三个一,才能获得番外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