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些跟着大将军的,哪个不是赚得盆满钵满。占下地方,有了买卖,大将军总是第一个想着他们,主动出主意,让他们赶紧张罗着把买卖做起来,说是跟着他辛苦一场,总得有好处赚才是。
今日大将军第一次坐朝议事,却是闹成这般,周温心头都觉堵得慌,有点替他委屈。他出了正堂,刚到院子里,便把刑部尚书叫住,说道:“将军都改随了母姓,沐老夫人差点提剑宰了老成国公,你们刑部在他跟前提父子纲常、夫妻纲常,这是往将军的伤口上洒盐,还是故意同将军作对欲与他为难。这边郡几地的天下都姓了沐,讲那父子纲常,是否要把老成国公请回来,让老成国公扶持赖瑛的外室子登堂入室?高官厚禄、赚钱的买卖,诸位都得了,别一边拿着好处,一边骂人亲娘老子。”
周温是礼部尚书,掌着礼法。他都出来替沐瑾叫屈,叫刑部尚书的脸色很挂不住。
刑部尚书抱拳,连声道:“惭愧惭愧。”
周温轻叹一声,又说:“难怪将军着急催促要看律令,若是这些律令先从刑部传出去……”他摇摇头,走了。
刑部尚书叫上左右侍郎回刑部衙门,先找拟制律令的,想问一问他们是成心的还是故意的。老成国公的事,闹得满城风雨,别说他们不知道!还是他们存心想骂将军不忠不孝不配为人子为人君?若真如此,刑部断然不敢留他们的!
第144章
刑部尚书以及左右侍郎回到刑部, 将刑部上下召集到前院,把沐瑾在堂上所说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众人, 同时宣布了刑部上下放假之事。
有刑部官员出来, 双膝重重地磕地上,跪地抱拳,道:“尚书, 伦理纲常乃天地之理, 父母养育女儿,儿女孝顺父母,这孝道何错之有?儿女不孝顺父母,养他作甚?抚育子女何等艰辛,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辛苦劳作供其吃喝, 不当回报父母不当敬孝吗?”
“国不可一日无君, 家不可一日无主。国无君则乱、则亡,家里无当家主事者, 受人欺辱时, 叫一介妇人拿针钱篓子同人拼命吗?便是在这几郡之地,妇人能坐堂议政, 这天下不还是将军的吗?他便不怕将来他的儿女效仿于他,也将其驱逐吗?”
随着这一人发言,一个接一个的刑部官员出来, 跪地向刑部尚书进言。
刑部尚书的祖父曾掌管一郡律令,后来与人争权落败, 又逢乱世, 家中产业遭忠义侯侵占, 穷困潦倒,只剩下些祖传书籍。从小父亲就教他,要熟记每一条律令、礼法,将来去做官,重振家族声威。
他从还不知事起便已经在学礼法、律令,二十几个寒暑,每一条礼法律令、每一个典故都深深地刻骨子里,奉为圣谕至理,却不想有遭一日,遇到了毫无礼法的沐瑾。天地君亲师,他面对是君主训斥,说起兵便起了兵,面对父亲行事觉得不公、不平,说他父亲驱逐了便给驱逐了。
沐瑾兴兵起家,他遵的不是礼法,而是在他的地头守他的规矩。
刑部尚书说道:“诸位,诸位讲礼仪纲常,将军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这几郡之地,将军以武立足,以工匠作坊大肆制造器械工具迅速崛起。数百年前,得豪族支持者坐江山,可如今,诸位瞧瞧这几郡之地的豪族,连坞堡都夷为平地,将军甚至不坐堂不议政,他依然稳固如山。诸位,若是以前的礼仪法令行之有效,何须白泽降世来平这天下。”
他还想做官,还想看看将军是不是真能平定天下治理出一个太平盛世。从种种迹象来看,将军改法令,是因为他有一套自己的行事准则、法令要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