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平康坊”三字,秦九龄笑容一滞,她左右看看,见周遭无人,小声同薛满堂说道:“少将日后莫要去那边行乐了,陛下很是不满平康坊,认为教坊之人,与人苟合,行迹不堪。”
薛满堂不禁瞪大眼睛,“乐伎乐工同为乐籍,以操乐为生,并非所有乐籍之人都会与人苟合,再说,这种事情,你情我愿,如何能说是不堪?”
“少将,乐籍乃是贱籍,当真所有人都是你情我愿吗?”
“这……”薛满堂一时语塞,她在边塞长大,边塞之人作风随意的很,像这种事情,她自小就见多了。
她看到过男子为了追捧名姬倾家荡产,也看到过后宅妇人养乐工,供己娱乐。看到最多的,还是普通百姓的生活。
籍贯之分,自开国伊始。秦九龄知道,薛满堂出身薛家,有些事她是看不见的,薛家也不会让她看见。
秦九龄从她怀中掏出一沓叠起来的纸,展开后,正是薛满堂找的《民报》,秦九龄指着写有“五长史”入教坊寻乐,与红颜谈心的那一段,说道:“这位乐伎便说,她为乐伎,曾为商人妇,色衰后被卖入教坊,成了那卖艺又卖身的女子,她与‘五长史’春风几度,恩爱过一段时光,还为‘五长史’诞下一子,可她甚至不算‘五长史’的妾室,儿子也没有随五长史的姓,成为世家子,而是随她姓入了乐籍,她难道是愿意的吗?”
薛满堂看着纸上的那一段文字,心里像是被重锤砸下。
她记得,薛程有不少庶出子女,除了几个被迎回家的妾室生的孩子外,其他孩子,似乎都没有被接回薛家。
因为那些孩子的生母出身实在太低,薛家的宗亲也没有提过让那些孩子归家。
世家不缺子嗣,他们看重嫡系,同时更看重名声。
第129章 .年关已将至越到年底越要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