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丞不解,“梁城有官道,官道前些年才修好,还能走人。”

“不一样的,我听人说,这次要修的路犹如平整的青石板,没有泥土,下雨天不会泥泞不堪。”现在的官道,说白了就是夯实的土路,晴天还好,下了雨雪,就没法走了。

通往梁城内的官道尚且如此,周遭通往那些小村庄的路有多难走,可想而知。

狭窄不平,难走得很。

偏远的村庄甚至要在粮食还没有彻底成熟前就收掉,路上走几天几夜,才能在收粮税的最后一天到来前,将粮税交到官府。

本来官府应该派收粮官去收,可因为太偏远,愣是没有一个小吏愿意去。

“那么好的路,朝廷真的要帮咱们修啊?”县丞不能理解那是什么样的好路,青石板路他都没有见过几条,梁城城内的几条主街才会有那样的好路。

“恩!陛下爱民,就是陛下让人将此物做出来的,说是叫水泥。”卓露绛对沈罗珏是一种近乎狂热的追捧,她认为这世上没有人比沈罗珏更厉害了,“县丞,咱们一定要有一条好路的,有了它,咱们就有了自己的码头。”

如果一个县里有码头,那么这个县城的百姓,就可以去码头做工赚钱,哪怕挣得少,积年累月也能攒下些许。

百姓有钱,那城里的货物就能卖的快一些,货物卖的快,就会来更多商人,商人来的多,码头需要的劳工就更多,就会有更多百姓赚到钱。

而路,就是梁城的码头。

讨论水泥的对话还发生在一些听到消息的县城中,有人对水泥嗤之以鼻,他们不认为这世上会有那么神奇的东西,有人则很是期待,就像当初他们期待红薯一样。